《长安的荔枝》

最初了解这本书,还是它的封面,处于版式练习的需求,认识了它,书名为《长安的荔枝》,作者为马伯庸, “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颇具中国色彩的古风和书名,显然是一本历史小说,长安的荔枝不言而喻,唐朝诗人杜牧的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千多年来引发了人们的无限遐想,但鲜荔枝的保鲜时限仅有三天,这场跨越五千余里的传奇转运之旅究竟是如何达成的,谁让杨贵妃在长安吃到了来自岭南的鲜荔枝?作者马伯庸就此展开了一场脑洞非常大的想象。

大唐天宝十四年,长安城的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个任务:要在贵妃诞日之前,从岭南运来新鲜荔枝。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为了家人,李善德决心放手一搏:“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在长安拼搏多年的九品小官,总于在长安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是同样面临着不菲的房贷,有喜有悲的他回到衙门,突然得到的领导的佳肴相待,同事的奉承,却意外得到了一件“美差”,去当皇帝的采购员,这可是难得的荣耀,想都没想借着酒劲,感恩代谢的答应了,没想到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了端倪,本以为的是荔枝煎,其实是鲜荔枝,不是美差而是要命的差事,一件前所未有的,几乎不可能的事,从五千多里的岭南运荔枝,而只有三天的保质期,古代以马车和船为主要工具,可想几乎是难于上青天,等他和领导申辩时,有理说不清,最后他发现采购鲜荔枝这件事,在朝廷推来推去,从上到下,最后推到他们部门,然后这烫手的山芋,落到了李善德这个冤大头上。直接被坑,还是往死里坑,谁让他为人忠厚老实,官卑人微,想到他的妻儿,想到他刚买的房子,一时无语凝噎,一十八年的谨小慎微,只是一次的不经意,便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正如于赓哲所说:整个小说的内核是那么真实,因为它直接洞察人性,小说围绕着复杂的唐代职官结构和行政运作机制展开,许多名词估计多数读者都闻所未闻,但读起来直摄人心,不用明白每个词的含义就能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因为,这一个“大盘”背后蕴含的机理是有共性的。各种利益的博弈、管理层内部的矛盾、职场的情商、不得已的违规,甚至还有不断修改需求的“甲方”。读者会感到,阅读每一行字,都是在阅读自己。看到“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连做噩梦都在工作”谁不苦笑?但是与此同时,还有一种精神能让人冲破这一切阻滞,那就是豁出命去守护我们所珍视的东西,它带来闯劲,也让我们不至于最终活成自己所讨厌的样子。李善德就是凭借这种精神,对得起职责,更对得起家人。文学需要宏大叙事,但也需要这些小人物的细节,让我们体味贯穿古今的共性。我们更容易与古代的“自己”共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安的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