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就是诅咒

                                  ————伍燕

担心是一种诅咒,抱怨是一种负面的祈祷,积少成多也会成为真实。

图片发自App


担心自己就是自我实现的预言,是自己对自己的期待,对我们的人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有句话叫担心什么来什么,通常越怕什么就越发生什么。但积极的期待一样会变成现实。是不是经常会听到一些熟悉的言语:哎,我就是个劳累命,果然,他忙忙碌碌起早贪黑的过了大半辈子;也有人说:我这个人脾气不大好,是呀,不但伤别人关系一团糟也让自己伤痕累累……而有些人却把积极和阳光吸引到身边,我有个朋友三十出头了还没嫁出去,她顶着层层压力,总相信自己能遇到真命天子,果然,好事不嫌晚,我刚刚看到她拍的婚纱照,郎才女貌,听说当主任医生的公婆视她如亲闺女,真是心有所想,事有所成呀。。

有一位来访者,小时候因为父亲有外遇父母离异,她跟着妈妈,妈妈恨她父亲入骨,认为“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而终身没有再婚。这位来访者看到了妈妈的不幸,特别担心自己也会遇到“坏男人”,到了婚恋阶段,她果然遭遇的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渣男,让她苦不堪言,这不正验证了“男人都不是好东西”那句话吗?我们不停地用自己的行为去推动这个预言,以此证明“我是对的”。我相信有细心的朋友会看到,这位女士所担心的都一一变成了现实。

说个我自己的事情,我小时候是在农村长大的,成绩算不上很优秀,农活家务我啥都能干,农忙时顶着炎炎烈日也没把我晒黑,但总是白白净净的,小时候我就对穿衣搭配很有一套,记得十岁那年在城市工作的叔公回家带了相机,我一天换了四五套衣服,虽然都是叔公带回来小姑姑穿过的,但我的搭配就像时装表演。我从小就认为我和很多孩子不一样,长大了一定不属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那种,后来同学聚会时我们班男生还说:当年想追我都不敢追,总觉得我不属于他们。而事实也想我期待的那样,今天的我在离家几千公里的海滨城市安家落户,安逸而幸福。

那么,所谓的自我实现的预言,会不会是这样一种东西:在我们童年的时候,我们从父母或者其他养育者主导的经历中总结出了一些话,成为了自己的认知。而因为自恋的心理机制,我们不断地去追求“我是对的”,我的认知是正确的,那这些话很有可能就预言了我们未来的人生。

图片发自App


        的确是这样,我想所谓的命运,就是这样的东西。我们那些不太积极的自我预言,常常最先来自于别人对我们的预言,尤其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人,他们的言举止都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中国有句俗话是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听起来好像是浓浓的母爱,却殊不知是母亲对孩子深深不信任。说的难听点,就是母亲对孩子的诅咒,我想这是许多的父母打死也不愿意承认的。

那么,先听听心理学里的一个名词: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

图片发自App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一个实验。他不管学生现在成绩的好坏 ,从各个班级随机挑选了一批学生,然后以赞许的口吻将这份学生名单交给了老师,但告诉老师这批学生是通过潜力测试的,是一批未来肯定成功的学生。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的。

1年后,罗森塔尔对这批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挥了作用。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让老师心理认为这批学生都很有潜质,而老师又无意中将自己的心理活动通过语言、行为影响了学生,让学生也以为自己是很有潜质的,从而表现更好,变得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

面对这个结果,罗森塔尔提出了一个词,叫“权威性谎言”。他认为,他对于校方来说是权威,而校方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权威,将“你最有发展前途”的“谎言”传递到那些作为实验对象的学生身上,最终这些学生果然变成了这样的人。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这些学生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语言信息,来告知自己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人,是老师们通过情绪、态度影响了他们。

这里,我要告诉你,并不是所有人的期待都能对一个生灵发挥重大的作用。在罗森塔尔的实验中,都是权威的期待发挥了力量。

什么是权威?就是有权力,有威望,有资源的那一方。

而在学校实验里,校长和老师对学生有巨大权威,因为他们可以评判一个学生的资质。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最原始、也最重要的权威,是父母。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作用甚至可能达到皮格马利翁的神话级别。

经常听到有这样的父母骂自己的孩子,你看你,现在学习成绩这么差,将来有什么出息啊,我是不指望你了,真是白养了你这么不争气的东西,果然,这孩子长大了不但没出息,甚至还啃老。一个学习成绩就对孩子的人生全盘否认。七八十岁的父母亲还在自恋:看吧,你小时候我就说什么呢,真是扶不上墙的烂泥。然后一声叹息,我这命怎么这么苦呀。

还有那些经常骂孩子“笨”的爸爸妈妈,用自己三十、四十年的经历和速度来要求孩子,从两三岁开始系鞋带就被骂“笨”,连鞋都分不出反正吗?穿个衣服也那么磨蹭?跳舞时怎么音乐都开始了你还傻站着?1+1=3?你有没有搞错?是不是智商有问题?……那些满脸的担心,满身的焦虑,恨不得孩子一生下就能叫爸妈,并且可以立刻满世界给他挣钱去。

说到这里,是不是有的朋友就开始擦冷汗了?那到底要怎么才不担心不诅咒呢?

1、请记住,我们的思想也是一种能量,是可以影响自己也可以影响他人,进而产生结果的。吸引力法则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2、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期待可以令到另一个人感到自信、自爱,所以不要吝啬自己的这个力量。特别是父母对孩子。

3、有时候我们为他人做事的动力远远大于为自己做事的动力,为了亲人美好的期待不被辜负,也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4、变担心为祝福。


      这份自我实现的预言,或者说自我期待,其实本源上,是来自父母这个权威的。他们对我的这份相信,内化到我心中,就形成了所谓的自信。

      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样你就会知道,你那些所谓的“我的想法”、“我的认识”、“我的自我感知”,其实很少是单纯地来自你自己,很多时候往往是来自权威的影响,特别是父母这样的生命最初的权威,给你的。

我们要知道,我们自己说的话和心中的念头,就像是生命预言一样,在影响着我们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担心就是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