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39 | 第141篇:10个小技巧破解来自孩子的挑战

  • 给予孩子归属感。

对孩子来说,他最强烈的心理动机是有归属感。有了归属感才能有安全感,才能在远离父母的时候也能独当一面,解决自己的事情。另外,归属感就像亲子间一根隐形的红绳,让孩子愿意跟父母吐露心事,诉说想法,让父母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他的所思所想。

  • 父母要有勇气做自己。

不要让自己成为“神”,而是做一个普通的人。人就会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我们不是要在孩子面前伪装成一个完美的父母,而是学会在面对消极情绪时,如何控制自己,消解情绪的影响。比起口头的说教,行动是最好的榜样。要进步而不是完美。

  • 要有耐心让自然结果显现,发展他们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

孩子总有不撞南墙不死心的时候,只要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就让他亲身去尝试。有时候,我们的规劝不但孩子听不进去,反而还会激起强烈的反抗。有些坑只有自己跳过,才知道应该怎么爬出来,以及未来如何避开。摔疼过的孩子知道走路要小心,而被刀割伤过的孩子,自然知道远离锋利的刀具。

  • 坚定而非强硬。

虽然这两者在实际中很难区分,但确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实践。坚定是对孩子设立界限, 界限给予孩子安全感,让他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如果没有界限,孩子就会不断的探究父母的极限在哪里,最后做出难以想象的事情。简单来说,坚定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强硬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命令他们应当怎么做。

  • 保持规律。

规律就像房子的墙,赋予生活界限和边界,当孩子感受到规律的稳固时,他们很少会挑战这个底线。这也正是育儿先育己的原因之一,这一点自己也深有体会,如果自己的作息不规律,孩子必然跟着一起晚睡晚起,只有自己做到了早睡早起,那么到了时间,孩子反而会提醒你该睡觉了。

  • 要关注但不要过度关注。

如果孩子没有什么正当理由而让父母不停地为他忙碌,并且让父母感到不高兴或者烦躁的时候,就可以确定父母正面临着孩子要求过度关注的情况。这一点最近也深有体会,或许是全职在家带宝宝,让宝宝对自己的依赖越来越重,特别是最近生病什么事情都必须妈妈亲历亲为,明明会吃饭也要妈妈喂,明明爸爸在给他刷牙,非要握着妈妈的手,否则就哭闹不止;以及妈妈没有陪着一起去奶奶家就会生气不理人等等。对我来说,这也是个大课题。

  • 用行动,而不是用语言。

恐怕我们自己没有几个人没有经历过少年时代父母对我们说:“我跟你说过多少次……”然后当我们自己成为父母的时候,不自觉的也会常常对孩子说同样的话。而事实上,这句话除了表达父母的愤怒,不会有任何的作用。如果孩子的行为真的危及自身安危,我们通常会直接行动。那么扪心自问,其他所谓不得不说的情境真的是“不得不说”吗?还是我们仅仅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呢?

  • 不要可怜孩子。

如果孩子生病或身体虚弱,很容易引发父母的怜悯。生病的孩子需要关注和理解很正常,但是如果因为孩子生病,就不断屈从或者妥协,他就会学会利用生病来要挟父母,提出越来越多过火的要求。

  • 有效跟进,前后一致。

和孩子约定了事情的解决方案,要真正的做到,让自己言行一致。保持连续一致是规律的一部分,有助于建立健康界限,而健康的界限可以让孩子产生安全感。

  • “和”他们说话,而不是“对”他们说话。

我们和孩子交流的目的是为了赢得他们的合作,只有他们自己真心接受,才能在没有父母监督的情况下自发地遵守规则。而要赢得合作,就要给予他畅所欲言的机会,这样才能共同找到解决方法。所谓的畅所欲言就是“和”孩子说话,是我们和他一起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对”他们说话,对他们说话只是告诉他们,我们要他们怎么做,是在让孩子顺从,是我们在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 139 | 第141篇:10个小技巧破解来自孩子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