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16日,《龙猫》在日本上映,前后吸引了约80万人次观看。
不太惹眼的票房成绩,吉卜力收入5亿9千万,约合人民币3500万。但其后在电视台重播时,却受到热烈反响。
市面上带有龙猫标志的商品大卖,此后,龙猫还成为了吉卜力的吉祥物,出现在以后的每一部吉卜力动画的片头。
谁能想到龙猫诞生之初,却是困难重重。
1986年,铃木敏夫尚是动画杂志编辑。《天空之城》刚刚上映结束,铃木想要趁热打铁,将宫崎骏构思多年的《龙猫》搬上银幕。
不料却被高层一口拒绝,理由是“故事的背景昭和时代,对于一般日本人来说只是充满贫乏生活的回忆。”
多亏德间书店社长德间康快及时出手,才使得龙猫得以与观众见面。
对于当时的日本人而言,昭和年代如同冥冥之中的重锤,击碎了如水晶般精致的生活。繁华的大正风潮倏尔停息,无数裂痕遍布日本。
捉襟见肘成为生活最好的老师。无数家庭学会在寒冬蛰伏,度过萧条时代。
男人们的剃须刀片需要自己打磨,女人们的妆奁空空如也,家里灯泡换成25瓦以省电。报纸上常见新闻是妈妈打开煤气,带孩子一起自杀,因为想不出第二天食物来源。
1953年,NHK电视台开始正式在荧幕前放送。
这一年,宫崎骏12岁,他用画笔把记忆描绘进了《龙猫》。
远离东京闹市的乡村,有着一派如画的田园风光。乡下的阳光明媚到近乎透明,小月和小梅跑跑跳跳,好奇地打量着新家。
木制的老房子,地板踩着吱吱嘎嘎的响。有一颗颗圆溜溜的橡树果子从屋顶上直往下掉,果皮表面闪烁着些微细弱的光芒。爸爸笑着和姐妹俩说,我们的新家可能有松鼠呢。
成群的“黑东西”从满布灰尘的阁楼里窜出来,把小梅的小脚丫染得黑乎乎的。小梅却不害怕,想要抓住它们,然后双手捂着,满心欢喜地给姐姐看。隔壁阿婆慈祥地告诉你,那是不会伤害你的煤虫虫。
午后,不免有了几分倦意。荒草蔓延的庭院里,矮矮的灌木随意散布着,一丛一丛。不远处,突然有一对小小的白色耳朵冒了出来。原来是一只龙猫,背着布袋赶路。几颗圆圆的橡树果子从布袋里滚了出来。小梅追了上去,多多洛穿过长长的树洞隧道,跌进了洞穴里。
还有公交牌旁昏黄的路灯下,积水的一个个小坑,一圈圈涟漪慢慢泛开。小月背着困得睡着了的妹妹,等着早上出门没带雨伞的爸爸下班。
巴士开走了一辆又一辆。伞下的地面,出现了大大的脚掌。胖胖的一只龙猫,头顶有一片树叶,静静站在一旁,和小月一道等巴士。
跳动着震落松树上积攒的水珠,噼哩啪啦的打在帆布的雨伞上。龙猫睁开眼睛,温暖着笑。终于,猫巴士到了。小月惊奇地瞪圆了眼睛,龙猫留下粽叶包着的种子,坐上猫巴士满意地离开。
再见龙猫时,是一个静谧的午夜。
庭院里突然传来咚咚声。朦胧睡眼中,小月和小梅看到龙猫撑着那把黑色的雨伞,绕着苗圃跳跃。姐妹俩跑过去,一圈一圈,跟着龙猫跳跃了起来。忽然之间,幼苗破土而出,向上,向上,高高的树顶冲上云霄,如云朵般盛开,布满天空。小月小梅和龙猫并排坐在橡木的树顶,夏夜的开怀大笑,惊醒了沉睡的露珠。一株株树苗围成的苗圃,是美梦的篱笆。
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满是蝌蚪的清澈河流。人们踩着单车经过绿油油的田野,夏天在树荫底下吃冰镇黄瓜,孩子在偌大的森林里撒欢乱跑,一个不小心,穿梭过枝蔓盘旋的树洞,撞见栖居森林的精灵。
一幕幕的画面,流光溢彩。
在大萧条时代的起点,宫崎骏用圆润的光线勾勒出明暗突出的童话世界,尽管时代已板起面孔。
很快,大萧条在戾气和傲慢中降临,又在漫长和平淡中退散。
日本开始乘着即将谢幕的猫巴士,前往繁华都市。
剧中的小月和小梅也与龙猫匆匆告别。此后,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时光速度逐渐加快,两侧的岁月风景,渐渐模糊。
1988年《龙猫》在日本上映,票房毫无起色,初出茅庐的吉卜力工作室甚至还得靠次年的《魔女宅急便》挽回场子。
30年过去了,那只毛茸茸、胖乎乎的龙猫,却成了吉卜力人气最旺的角色和门面担当,它在每一部吉卜力动画的片头露脸,周边产品销往全球。
黑泽明将《龙猫》列入个人百佳电影榜单。豆瓣上超过50万人观影。
有粉丝这么评价《龙猫》:“真像童年时的一场梦,长大之后似乎忘记了,突然看见它毛茸茸的身躯,就想起了所有的奢望。这大概就是我们得以在孤独中相互告慰的东西吧。无论怎样,成熟都是一场病,而能够治愈它的,大概只有对这个世界最温存的渴望。”
转眼已过三十年,街角处猫巴士终于不再疾驰而过,我们也终能在银幕前触摸到那个遥远夏夜。
那是所有故事的起点。我们向来处凝望,有风吹来,激荡如昨。
风里,尽是那年夏天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