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中国”的学校,我去过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石井中学    刘巧

作为一名在乡村任教的老师,对大都市的学校充满了向往。在为中国而教的支持下,我有幸参访过最现代、最国际的学校,但我还真没有去过“最中国”的学校。这一次我去了。

现在很多学校都要走上国际化的道路,为什么柳校长要把这所学校打造成“最中国”的学校呢?我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这所学校,当我逛一圈出来后,再次捧起《教育是什么》一书细读时,我似乎能够自己解开这个疑惑。

                    最中国的外表——园林造型

7月25日,我和好友杨智伟老师早早地出门乘车,生怕没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相应的地点,我们下了车后,按照导航一路找寻过去,发现学校在一个巷子里面,有点隐秘。看到校门发现她如同江南女子一般幽美。给人的感觉不是高大宏伟,而是古朴典雅。穿过校门,进入学校,一眼望过去,没有高楼大厦,都是比较矮的亭楼,跟苏州有名的几大园林没有什么两样。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看校园,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庭院深深,曲径通幽,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我们最先来到的是行政大楼,这栋楼总计才三层,完全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一楼的陈设比较简单,给人的感觉很舒服。有一方小池,潺潺的水流声,我坐在竹椅上,静静地听着水流声,抬头看看四周,发现两壁上刻着几个大字“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倾听天籁”。后来从书中得知,这是学校的文化精神,写在这个位置,也是提醒学校的教师,尤其是行政,时刻牢记并践行学校的文化精神。在行政大楼集合完毕后,柳校开始领着我们参观校园,从一楼出去,就来到了西花园,西花园比较空旷,我想在十中求学的孩子们应该挺喜欢来这个地方,穿过西花园,来到了著名的瑞云峰前,据说,瑞云峰是“江南三大名石”之一,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这是一块有灵气的石头,曹雪芹曾经就在这个园子待过,说不定这块石头就给了她创作《红楼梦》的些许灵感。我们在瑞云峰前合影留念。随后,老师们便奔向了对面的长达图书馆,二楼是古色古香的陈设,一楼有一部分图书,其中一个展厅是关于诗人的介绍,因为喜欢这个馆独特的设计,我在里面伫立了好几分钟。然后,我们一路向右边走去,看到了振华堂,来今雨斋,太炎楼,己巳亭等颇具中国特色的建筑。浓郁的中国风和苏州味在这所学校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所以,从外表看,它确是“最中国”的学校。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最中国的内在——中国精神

一个人如果只有光鲜的外表,而没有内在的才气,那就没有了灵气。一所学校也是如此,不仅要有外在的美,也要有内在的核。这个核就是学校的精神。苏州十中之所以“最中国”,因为它有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精神风貌。

这种“最中国”的精神风貌体现在全体师生身上。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学生都深深爱着自己的祖国、民族、家长。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学校创始人—王谢长达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20世纪的旧中国,绝大多数女子还没有觉醒的时候,她主张创办振华女校(苏州十中的前身)。思想之前卫,爱国之热切,足以感知。以培养振兴中华为己任的女子学校便在苏州小巷开始起步了。先生的三女儿王季玉女士亦是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她有过出国留学的经历,尽管当时有人高薪聘请她,但被她谢绝了,她宁愿过清苦的生活,便把一生嫁给了振华。尤其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季玉女士为了不让日寇接收学校,她毅然决定将学校迁址上海法租界,实行异地办学,这期间需要克服的困难,大家可想而知。再比如,被喻为“中国居里夫人”的何泽慧女士,在1948年,她与丈夫钱三强谢绝了师长、朋友的再三挽留,回到祖国,为推动我国的物理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具有爱国精神、自强精神、敬业精神的振华校友远远不止这些,在这个像园子的学校里生活的同学,都打上了十中深深的文化烙印,这将是他们人生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当我走出园子的那一刹那,我似乎明白了柳校的初衷,庆幸自己来过“最中国”的学校,也衷心希望“最中国”的学校越办越好。希望在日益国际化的今天,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中国本色。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中国”的学校,我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