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栖息在心灵深处的桃花源

如果,有一座城,曾经莫名其妙地打动了我,并且念念不忘,那一定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那是个桃花源般景色优美,民风淳朴的所在。是疲惫焦虑的现代人向往的宁静之地。

我一直认为,故事里面那个叫做茶峒的地方,是真实存在的。沈从文也曾在它的题记里说到,“我生长于作品中所写到的那类小乡城。”

1902年,沈从文出生于湘西凤凰县。钟灵毓秀,美丽的湘西,孕育了沈从文诗意的文思,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名独具特色的作家。

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他以质朴干净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水墨画一般的湘西风物。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至真,至善,至美。

小山城茶峒的边缘,“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简单的笔墨,却充满了画面感,宁静而温馨。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通篇以渡船老人和孙女翠翠为主线,讲述了爷孙俩的日常,以及正当妙龄的翠翠与掌船码头的儿子相遇相爱又难相聚的故事。

湘西小城自然淳朴的乡情之美,深沉浓厚的亲情之美,以及朦胧纯洁的爱情之美,令读者心驰神往。


    1淳朴的乡情之美

故事背景,应该发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然而作品中并没有着墨于战争下的残酷,而是着眼于乡人宁静和乐的生活。l

“对于农人与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作者生于斯长于斯,骨子里早已渗透了这种温爱。

他眼中的乡亲正直,诚实,生活里既伟大又平凡,性情美丽又琐碎。

“为了使其更有人性,更近人情,自然便老老实实地写下去。”

正是基于此,才有了打动我们的真实真挚的作品,才使我们看到了天然朴实的湘西风土人情。

老船夫几十载守着渡口,管理着渡船,摆渡的活儿是拿官饷的,但是来来往往的过渡人。还是觉得不忍总要给留下点报酬。

推却不过,为了心安,老船夫就用这些钱置办了草烟给路人解乏,泡了茶叶给人解渴。

来来往往的过路人,与船夫和翠翠相熟相敬,岁月安好。

这就是乡人的朴实,善良。没有贪欲,做人讲究彼此尊重,礼尚往来,凡事讲究个心安。

山城虽小,却是一样的热闹丰满。码头商铺饭店,衣庄油行应有尽有。驻扎的戍兵,来往的水手纤夫,街上劈柴浆洗的居民,奔劳谈笑,彼此关照。

就像作者写的那样,“在这小城中生存的,各人自然也一定皆各在分定一份日子里,怀了对于爱憎必然的期待。”

就连站街女也“永远那么浑厚”,情感真挚。“这些人既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

掌管码头的顺顺在山城,算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大方洒脱,喜欢结交朋友,“明白出门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

“凡到了这个地方闻名求助的,莫不尽力帮助。”就像一条英雄好汉那么义气。相熟的不相熟的,人们都愿意聚集在他家的吊脚楼处,吃茶聊天。

端午,中秋与过年,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也是当地人生活的的意义所在。人们看划船比赛,捉鸭子比赛。男女老少倾城而出,人人欢喜,军民同乐。

翠翠和顺顺家的二老,就是在这样特别的日子里相遇的。少年初遇,懵懂的爱慕自此萌生。

即便是后来因为翠翠的事,大佬出船遇难,顺顺家和船夫闹了别扭,但也不会做悖理之事。顺顺虽有怠慢,也是情理之中。

到后来老船夫去世,留下翠翠孤身一人,顺顺不计前嫌,率先来帮忙发照顾,并邀请翠翠作为二老的媳妇住到他们家去。

一切合乎情理,恩怨自会随时间淡化,人性中的善包容了一切。

文中处处可感受到,山清水秀的小城,民风的淳朴,人心的真诚。

      2深沉的亲情之美

“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镇日长闲,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

相依为命的爷孙俩,守着渡口,过着平淡而宁静的日子。

翠翠是私生子,母亲为相爱的人殉情而去。抚养翠翠长大,仿佛是老船夫为了女儿的一个交代。

如今翠翠已经成人,祖父便开始多了一个心思,自己年岁已高,得把翠翠托付一个合适的人,才能放心。

所以在得知顺顺家两个儿子都喜欢翠翠的时候,祖父又喜又忧,各种不确定,各种猜测,使得本来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且不顺利。

年老的心经不住翻腾,以致后来忧虑生疾,离开了人世。祖父对翠翠深沉又小心的爱,读来令人心酸。

这个故事涉及到的另一家,就是顺顺家。顺顺为人明事理,正直和平。培养的两个儿子也是善良勤奋,老大豪放豁达,老二聪明富于感情。

放到现在来看,顺顺就是个天生的教育家,

家业富足但从不娇惯孩子,很小就派他们跟随大人出船,像别人一样干重活苦活儿,吃臭酸菜,睡硬舱板。

教给他们学贸易学应酬适应新环境,学做人的勇气和义气。

以至于两个儿子年纪不大就闻名乡里,和他们的父亲一样受人尊敬。

哥两个受了父亲如此的熏陶和磨炼。人格自然为上等。彼此之间也是和睦相处,谦让有加。

在得知两个人同时喜欢上了翠翠之时,二老要求公平竞争,大佬则选择了退出。不幸的是却在出门行船时遇难。

二老本知不关翠翠的事,但因为兄弟情深,始终过不了心里那个坎,无法放下哥哥的事,悄悄地远走他乡。

书中我们看到的不管是爷孙之情,父子之情,还是兄弟之情,都是那么真实自然而浓厚。

          3 朦胧的爱情之美

英国的诗人哈代说过“真正的爱情,越纯洁,越含蓄。”

翠翠身上体现出来的,正是这种没经世事的天然情愫,含蓄,害羞,美不可言。

端午节的那个黄昏,翠翠带着黄狗在江岸边没等到爷爷,却等到一个从水里钻出来的少年。

此时还不知他是谁,人的缘分就是那么奇怪,往往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它就出现了。

二老邀请翠翠去他家吊脚楼等爷爷,翠翠却以为遇上了坏人,骂了二老。二老跟她开玩笑说,小心河里的大鱼吃了你。

一个勇敢善良的阳光少年,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纯洁少女。没有更多的语言,青春的气息传递着一份好感。

后来二老打发伙计拿了火把送翠翠回家,翠翠才知道那人是二老。

当地的青年才俊,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呢,正当青春的女孩子哪个不仰慕呢?说不定在翠翠的心里也早已有了痕迹。

回家后,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从此,有了一个谁人也不说的心事。

从此,她对节日有了期待,她做家务有时会心不在焉,她经常一个人在屋后白塔下看天上的云,她会注意过渡行人中正当妙龄的小姑娘。

自始至终,翠翠和二老也没说过几句话,但是二老背后对翠翠的赞美,对媒妁之言的抗拒,无不体现着二老对翠翠的钟情。

看见二老过渡翠翠跑开老远躲藏,,热闹的吊脚楼下相遇,面对二老微笑的目光,翠翠的脸都是热的。

听到别人议论二老和碾坊的关联,翠翠的情绪的沉沦。都在诉说着爱情的幸福与忧愁。

故事的结尾,翠翠还在守着渡船,二老还在异乡,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会回来,作者给了我们一个悬念。

但是读者更愿意相信,明天,二老就出现在渡口,坐上了翠翠撑的渡船。

从此,两情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忙碌疲惫之余,走进沈从文的《边城》,让心灵远离喧嚣与压力,感受淳朴,感受温爱,感受纯粹的爱情。


(打卡--齐帆齐商学院书评私教课(3)2656字,累计5615字。备注:命题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边城》:栖息在心灵深处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