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小说《当尼采哭泣》:尼采为什么绝望呢

《唐人街探案2》的结尾,宋义说:“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成为你的存在。”

“任何不曾杀死我的,让我更加坚强。”

这些流传甚广、耳熟能详的句子,你们知道原创作者是谁吗?

他是德国十九世纪的哲学家、思想家弗里德里希•尼采。没错!他就是很多人口说集天才和疯狂于一身的尼采先生。

尼采是一个天才,从语言学、文学、哲学、美学、心理学阅读尼采的作品都能有一翻收获。

近几年流行的欧文•亚隆的心理治疗小说《当尼采哭泣》,就是一本以尼采为主角创作的小说,作者试着尼采用自己构建的存在主义哲学化解心理危机,非常有趣的小说。

可是,如果对尼采的生平不了解,那么阅读《当尼采哭泣》则会一头雾水了。最直接的一个问题:尼采为什么绝望呢?

《当尼采哭泣》里尼采第一次和布雷尔见面时说道:“有三次我伸手出去尝试建立一座通往其他人的桥梁,而我屡次都遭到背叛。”(P77)三次背叛又是指向什么事呢?

《当尼采哭泣》里,布雷尔赶往小旅馆抢救尼采时,尼采重复了两次:“没有位子。没有位子。”(P161)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当尼采哭泣》的时间点卡在1882年,因为这一年是尼采人生的转折点。想要知道尼采绝望的原因,那么有必要了解他在1882年前遭受的心灵创伤。

一、失友

1888年11月,已经饱受精神折磨的尼采在自传说写道:“留存在我记忆中那些生活的安慰,令我最应该铭记的便是和瓦格纳之间的交往,这份友谊持久而深刻。”不久之后,尼采彻底失去了正常的智力,陷入长期混乱的状态。

尼采与瓦格纳的友谊前后长达十年之久,即1868年到1878年之间。

1866年,理查•瓦格纳的作品《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深深地打动了尼采,他写给朋友的信中说:“瓦格纳是个无法令人轻易搞明白的人。”

1868年底,尼采听了瓦格纳的《音乐协会》,他被这奇特的艺术牢牢地抓住了,他说:“他的音乐如此强大以至于我体内的每根神经都在震颤。”

同年,经瓦格纳妹妹的引荐,尼采获邀前往瓦格纳的家中做客。那天晚上,尼采和瓦格纳聊到叔本华时,两人的意见竟然如此相似,英雄所见略同。临走时,瓦格纳拜托尼采向自己的妹妹和父母讲解他的音乐,因为瓦格纳认为尼采懂得他的音乐的精髓。

命运安排他们相遇,尼采到巴塞尔任教,瓦格纳一家恰巧隐居在附近的特里伯森。

尼采一直想找到一个人去热爱、去崇拜、去倾听,最后这个配做他的老师的人来到他的身边了。他就是瓦格纳,尼采愿意为他去战斗,尼采彻头彻尾地拜服在瓦格纳的脚下。

尼采和瓦格纳交往前三年,彼此懂得对方作品的深意,但是这份友谊很快就变成了尼采精神上的折磨,他们主要有三个分歧点:

1、最初,尼采和瓦格纳都赞同艺术是贵族温和的希望之乡,大众需要的是爱国主义和宗教是一种幻觉。但是,随着1870年普鲁士和法国战争的爆发,尼采发现瓦格纳的音乐里加入一种庸俗的东西。尼采开始怀疑瓦格纳的音乐价值。

2、 尼采是一个对自身权力非常敏感的人,而瓦格纳天生就是个多疑而且专断的人。瓦格纳的信徒又大多顺从于他,他开始发出简短的指令,用命令的语气对人们说话,对尼采也是如此。

当瓦格纳希望尼采发表一篇讲稿,而且一定要用《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时,尼采拒绝了,瓦格纳非常的愤怒。尼采反问:“难道我就没有被尊重的权利?难道我就没有自由,事实上都得听从别人的指挥?”

3、尼采出生在神父世家,可他是反基督。起初,他和瓦格纳对宗教的看法一致。可是,1875年,尼采知道瓦格纳要创作一部基督神秘剧《帕西法尔》。1876年,瓦格纳宣布自己皈依基督教。这些行为在尼采看来就是背叛了他们的友谊。

1879年1月3日,瓦格纳给尼采寄了诗剧《帕西法尔》。

随后,尼采寄给瓦格纳一本自己的作品《人性,太人性的》。

从此,两人宣布决裂。

尼采五岁丧父,比他大三十多岁的瓦格纳是他精神意义上的父亲,曾经,尼采把拯救欧洲文化的希望寄托在瓦格纳身上。可是,两人渐行渐远,瓦格纳的转变对是一次重大的丧失。

往后孤独又寂寞的岁月里,尼采经常怀念瓦格纳给予的温暖。

二、失恋

1882年4月,经朋友介绍,尼采在罗马与路•莎乐美第一次见面了。

尼采对路•莎乐美一见钟情,他对朋友说:“在呼吸短促的时间里,她就可以把我的灵魂具象化了。”

尼采很喜欢路•莎乐美,但是他害怕当面表白。于是,请自己的好友保•雷以自己的名义去表明心迹。过了不久,尼采收到了路•莎乐美的回复,说可以建立友谊关系和精神上的恋爱关系,但不要结婚。

但是,几个月后,尼采与路•莎乐美的友谊宣布破裂。

好友保罗•雷一直陪伴在路•莎乐美的左右,尼采怀疑他们彼此相爱,却又欺骗他。

尼采一生有两个追随者,一个是保罗•雷,另一个是彼得•加斯特。

路•莎乐美是一个智识超群的女性,尼采称她是孪生智力。她只想要精神上的婚姻,一种兼职的婚姻。三十岁,她与安得烈夫斯特先生结婚就是这种婚姻,没有肉体的结合与欢娱。

尼采疯狂地爱慕着路•莎乐美,而她却整日和好友保尔•雷在一起,尼采感到了双重的背叛,就像瓦格纳背叛他一样。

这就是尼采口中的三重背叛

三、失业

1868年的某天,老师里尔奇问他:“你愿意成为巴塞尔大学的教授吗?”

尼采非常的惊讶,里尔奇只好解释道,巴塞尔大学给他寄了一封信,他们看到了尼采发表在《莱茵博物馆》上的论文,非常的出色,请问他能胜任大学语言学课程教授的任务吗?

此时的尼采只有二十四岁,还没有拿到毕业文凭。可是,巴塞尔大学认为他是非常有天分的年轻人,希望他能入职。

就这样,尼采开启了他的教授生涯。

尼采到巴塞尔大学做的第一次演讲非常的成功,受到中产阶级的赞赏。但是,在第二次演讲中,尼采对苏格拉底建立的信仰以及支撑的道德冷嘲热讽,引起众怒。虽然学校表面上没有说什么,但是学生已经不再走进尼采的课堂了。

虽然瓦格纳建议尼采不要将这些惊世骇俗的言论写进《悲剧的诞生》这本书,尼采拒绝了。

1871年底,《悲剧的诞生》出版了。

除了几个理解的朋友阅读和购买这本书外,基本上没有人注意到这本书,尼采的大学老师里尔奇没有发表意见,写给尼采的回信中充满了严厉的批评和指责。更糟糕的是,语言学界和哲学界同时抵抗尼采的书籍,还有那些愤怒的大众。

1878年,因尼采糟糕的身体情况,有人提议校方考虑让他退职,但给予充足的年薪,尼采接受了。

《当尼采哭泣》中尼采收到信息,说路•莎乐美可能建议巴塞尔大学取消他的年薪,尼采勃然大怒。因为,这是他唯一的收入啊。在遭受同行的排斥的情况下,尼采很难再谋到教授的工作岗位了。

1882年的尼采,尼采几乎失去了全世界,他只能到处流浪,到处寻找适合他疗养的居所。他几乎一无所有,隐居在山间里写作是最合适,也是他最中意的出路。因为,传统的教育界、思想界、哲学界和婚姻家庭里,真的没有他的位子

《当尼采哭泣》中尼采最终选择了自己的命运之爱,走向一条寂寞的探索者的道路。尼采一生为追求真理遭受很多挫折,他一度绝望过,但他杰出的洞察力,让他的作品既有人类心灵疾病的提醒,又充满疗愈心灵的力量感。


【参考资料】 [法]哈列维:《尼采大传》,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年版。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治疗小说《当尼采哭泣》:尼采为什么绝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