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俊峰点评《探幽 | 找到自己的洞穴空间》

叶子战友好。每次读到你的文章,都是饱含期待、细细品读的,知道你在用心生活、用爱写作,所以每次都能获得让我为之惊异的感觉。

这篇《探幽 | 找到自己的洞穴空间》就是一篇有实有虚、由景入情的佳作。在热气逼人的夏夜里,读来顿感凉风习习,内心清明。

标题《探幽 | 找到自己的洞穴空间》就表达了双重意境,既简洁告知本文的探幽之旅,又呼吁从精神上“找到自己的洞穴空间”,让人憧憬,引发联想。何为“找到自己的洞穴空间”,带着疑惑我们跟随作者一路前行。

全文近3000字,紧紧地跟随着作者的思路一同探幽洞穴,阅读起来酣畅淋漓,读罢意犹未尽。这就是驾驭文字的魅力,好的文章让人欲罢不能,还想继续探索现实的洞穴,思考人生精神的洞穴。

哪怕是一篇讲理的文章,作者都能够描写得那么优美,若没有后面的感悟,独自成为一篇精美游记也是让人赏心悦目的。这点对我是个启发,此前我也会从生活中感悟些道理,于是生硬干涩地讲完前边的故事,就开始了故事寓意和蕴含道理的深度挖掘。自己感觉很爽,用小沈阳的话就是有种“挖到了祖坟”的畅快,但将叙事与讲理相对截然地断了篇章,少了血肉相连,总感觉是个拼凑的木偶,缺乏了生机活力。

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清凉世界、别有洞天、洞穴空间。原本感觉清凉世界与别有洞天应是一个部分,都是对于探幽的描写,仔细品读会发现两者是种递进。如果说“清凉世界”是“洞”的形似,那么“别有洞天”就是“穴”的神似,从而由实入虚进入“洞穴空间”的联想。

炎炎夏日,头昏脑涨,能够找到“江北第一长洞”的清凉福地怎不让人神往。让我们一同跟随作者进入清凉世界。隔绝自然天光,黑暗像一头巨大的怪兽把我们吞没,由此引发了作者内心对于黑暗的恐惧。以至于打开手机,光都是颤巍巍的,慢慢方才亮起来。此处,对于内心的描写非常生动形象,把我的感觉也暴露无遗了。先后经历了眼睛的转折、痕迹的转折:人工后期修葺的斧凿迹象也渐渐淡去,逐步进入让人想往的恐龙时代。置身于此,触摸着久远若此的一切,联想着“有”与“无”的变迁,曾经的恐龙已“无”,而看似毫无关联的点,在某种机缘之下,也可能孕育出种种意外之奇的“有”。不得不让人感叹世界之妙。

清凉世界的柳暗花明之处,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小洞让整个世界似乎都安静下来,通向别有洞天的腹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座巍峨壮观的溶洞王国渐渐呈现眼前。洞中的各种钟乳石、石幔,看似毫无生命,但经年累月的“生长”与生命的活力又有何异。

忽明忽暗的暗河、中国最长的溶洞漂流等,如此美景让作者经历了内心的转折,忘记刚刚曾有的胆怯和惊心。一南一北两处洞穴中钟乳石的比较,丰润娇美的女人与粗狂分明的男子形象跃然纸上,让我等未曾身临其境的人亦有别有洞天的感叹。

再见天日,方才想起与外界信息隔绝的时日。寻觅着内心的一丝清凉,竟也没有感到什么不适。由此,作者提出“洞穴空间”的概念。好学的作者详查了资料,讲解了“洞穴”的本义。洞是指水急流之状,是非生命的物理现象;穴是指有遮盖物的洞孔,是生命生态系统中动物的家和人类借以安身之所。

作者引用《诗经》之中对于洞穴渊源益处的讲解,得出洞穴利于物种生存繁衍。通过讲解大量含有“洞”字词语的意蕴,得出“洞穴”与文明相通的文化属性。洞穴,既有生物属性的繁衍,又有文化属性的穴居。此两者是“洞穴”演变的意义延伸,一下拔高了“洞穴空间”的精神意义。

但紧接着,作者跳转到洞穴之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正如我想不起手机的作用:降噪。在此,我认为这是典型的实用主义思想的现实应用。与上面对于洞穴本义和词语解释的意境缺乏了连贯。

为证降噪之说,作者请出了笛卡尔的名言:高尚的生活是找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空间静静待着,在这样的空间里听到真正的信号。

在信息超载的时代,最不稀缺的是信息,环境聒噪,人性浮躁,内心焦虑,无法认清现实。最稀缺的,就是洞穴空间。因此,降噪就显得尤为重要。降噪后的独立空间是向内观的独立时间和空间,也即活在当下的觉察。藉此认知就会提升,思想就自然生发。如同我们静下心来聆听心跳,没了环境的噪音,心跳宛如在耳。因为,我们不是没有心跳,而是环境太过嘈杂掩盖了心跳。

在此,想到古人用龟甲、蓍草的卜筮,现在看是迷信,但在当时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对于决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都没有方向之时,通过卜筮确认一个方向,达成被大家共同认同的决策就是方向。

我们知道,当只有一个钟表的时候,我们能够知道确定的时间;当有两个显示不同时间的钟表的时候,我们却无法确定时间了。在心理学上这种效应被称之为“钟表效应”。正因此,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行为准则或者价值观念,否则他的工作和生活必将陷入混乱。这就是信息爆炸之时,“钟表效应”对于我们的影响,也印证了“降噪”之说的正确与作用。

因此,我一方面认同作者“洞穴空间”降噪的结论,同时又感觉缺少了点什么。因为,如果仅仅是单纯的降噪效果的话,是否在一个完全屏蔽手机信号的室内也可实现?如同闹市之中的某个囚室,是否会有如此的效果。君不见,在某处信号不佳处时,诸君所表现出来的无所适从。为什么,同样无信号时的洞穴探幽却是那么恬淡宁静呢?

洞穴空间从面上观之“降噪”,如同手机清理垃圾、清空了内存。更深层次的寓意,是否可以寓指生命回归、人之重生。洞穴本意是生命的孕育,“洞穴”源于自然孕育,而人源于“洞穴”孕育。降噪是身影响心的过程,回归、重生是身心共协的结果,后者不为我们显意识所知,只在集体的潜意识中隐隐地发挥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如同我们对于绿色的舒适感,皆源于长久进化中眼睛对于周围可见光中绿色光谱的适应。在此提出个人见解,也许是我想得远了,错了。

希望通过对文章的解读、与作者的互动,达成深度认知,收获真正的清凉。

感谢战友在炎炎夏日带来此篇“冰镇爽心”的佳作,期待更多感悟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感谢俊峰点评《探幽 | 找到自己的洞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