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九九乘法表”要放弃吗

关于九九乘法表的教学,作者提出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排队游戏、实地跳格子游戏、敲击古典的节奏游戏,还有数据上跳格子游戏、画圈游戏,口诀游戏,数字树,都能让静止的九九乘法表动起来。

但是作者有这样一段话: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对乘法九九表的过度重视,也许是我们基础数学教育最大的败笔!因为儿童通过反复机械记忆,最终得到的仅仅是一堆碎片化的乘法“事实”——九九表,而不是“乘法”!所以,我建议小学数学教育,最好“放弃”九九乘法表,而选择一种发生学的策略:先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调动儿童的多项智能参与乘法观念的建构,引导儿童获得较少的乘法事实,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儿童推断出相关的乘法事实。

对此,我有以下思考:
1)对乘法九九表的过度重视的原因是什么?想想我们为什么需要儿童记住九九乘法表,那是因为乘法口诀能帮助儿童又快又准确去计算乘法和除法。加上加减乘除这四则计算是相通的,所以这背后其实是我们的数学追求——单纯的计算能力。这段时间,我们在复习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学生对基本公式都能掌握,但一到计算时就会出大问题,特别是遇到多位数乘法时,这个时候我们会自然的将之怪罪于——计算能力弱。如果我们的数学没有这么多繁琐的计算,我们还会去“过度重视”吗?

2)儿童通过反复机械记忆,最终得到的是仅仅是一堆碎片化的乘法“事实”吗?作者的意思是儿童只得到了一张“九九表”,非“乘法”,这是事实吗?如果将时间往回倒推10年,或者20年,或者我们读小学的时候,那一定是“机械记忆”,除了死记硬背外,没有别的花招了。可是,至少在近5年里,我见识过很多老师,在教学九九乘法表的时候,灵活多样,用上各种方式,强调让学生在理解中记忆。尤其是北师版教材,在学习乘法之前,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让儿童通过一些数一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通过按群计数,得出“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现实情境”,为乘法的到来做铺垫。接着通过现实情境不断强化乘法的意义——几个几相加。我觉得通过这样的方式,儿童得到的是——关于乘法的理解,而不是简单一张的九九表。

3)通过发生学的策略,引导儿童获得较少的乘法事实,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儿童推断出相关的乘法事实。作者的意思是说让儿童通过探究少量的乘法事实,再让儿童主动去获得较多的乘法事实吗?用发生学的策略没有错,但是儿童要能主动去构建一大堆的乘法事实,对于二年级的儿童来说,本身阅历和认知有限,也许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我不是不相信儿童,而是觉得我们应该有很大的可为空间,那就是给儿童提供更丰富的环境和协作的氛围,让乘法真实在儿童的头脑里发生。

当然,我赞赏作者的这句话: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乘法不再是大量重复的、机械枯燥的苦差事,而是有趣、好玩、其乐无穷的美事儿。我觉得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我们仍然可以让儿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儿童去理解,去建构乘法,让儿童觉得乘法的有趣、好玩和其乐无穷。

既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又建构乘法,这不矛盾。

你可能感兴趣的:(80“九九乘法表”要放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