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017、纸弹的高度

发黄的日记本上记着:1970年1月19日-2月5日,到公社帮助整理资料。

公社春节后要召开贫代会(贫下中农代表大会),为筹备会议,需整理一批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于是,大队把我推荐到筹备会议的资料组。

资料组由公社文教委员黄同志当组长,组里有公社机关的同志,有公社中学的老师,有小学的老师,知青就我一个。

黄同志对这次会议的重要性作了强调之后,就开始分工:有写开幕词的,有写闭幕词的,有写领导讲话的,有写典型材料的。我负责写三个典型材料,一是紫云大队社员踊跃交公购粮,二是沈厝大队社员送子参军,三是李厝大队仓库保管员尽忠职守。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进村入户,开座谈会,收集素材,收集素材的过程,也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过程。
公购粮是公粮和购粮的统称,购粮也有称为余粮的,各地叫法不同。公粮,就是国家按照粮食的种植面积下达任务,社员无偿上缴的粮食。而购粮(余粮)就是国家除公粮外再下达的另外任务,并按照粮食的质量付款收购,故称购粮。

农民上缴公购粮的过程实际是一个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的过程,我去采访的这个大队,把饱满的、晒干的稻谷作为公购粮上交给国家,同时集体还要留下一部分同样是饱满的、晒干的稻谷作为种子,那么到最后分给社员(农民)作口粮的稻谷质量肯定就差一点。在当时,也有一些地方的社员在上交公购粮的时候,把一些质量差一点的上交以充数,常与公社粮站的同志吵架,闹得沸沸扬扬。所以我很佩服紫云大队的贫下中农这种先公后私的奉献精神。通过采访,我才了解到我们城里人供应的大米就是农民上交的公购粮(当时居民每月供应大米24斤,初中生26斤,高中生28斤)。当农民真的不容易啊!――这是我的肺腑之言。

采访大约花了10天左右的时间,小挂包(当时时兴用解放军用的印有为人民服务的那种书包)里装满了采访的底稿,回到公社,进行资料整理。又花了2天时间,写成书面材料(领导交代了每篇不超过3000字)三篇上交资料组。

2月2日,资料组集中讨论各人写的典型材料,老师们写的材料除了一些小修改,基本上都通过,我写的三个材料都通不过,黄同志总结了大家的意见:“秋牛同志写的三个材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思路清晰,选材也较准确,基本上也能扣紧主题,但形容词用得太多,最主要的是高度提不上去,之所以称为典型材料就一定要有高度,整体的印象是有些平铺直叙……”

形容词太多,我能改,比如,描写社员起早摸黑,我写:早上,社员们挑着担子,扛着锄头,迎着初升的太阳,开始了一天的战斗……,晚上,社员们披星星,戴月亮,浑身充满了稻谷的芳香和土壤的气息回到村里……。这些,我都能忍痛割爱,把它们删除,但这个高度要怎么提上去,却使我大伤脑筋。

那些把典型材料修改好的老师们都赶着回家准备过年了,我还在苦苦思索着怎么把高度提上去?!

记得读初二的时候,教我们语文的是一位广西籍的翁老师,普通话很准,我挺佩服她。因为她在一堂作文的讲评课上,把我大大表扬了一番。那是1963年的夏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农科所劳动,干的是锄草的农活,烈日下,自然有一番感想。回校后,免不了又是一篇作文,作文的题目《劳动》,记得当时很多同学在作文里都引用了《水浒》里的话:赤日炎炎似火烧,公子王孙把扇摇……,我没有随大流,我在作文中写道:当我们汗流浃背的时候,农科所的职工给我们送来了开水,我喝了一口,像加了糖似的,很甜,很甜。翁老师在这一句下面划了红杠杠。给了我最高的荣誉:78分。讲评课上,她说:“我给秋牛78分,是我从教以来的最高分,为什么?一篇文章能有真情的流露,就是好文章。秋牛喝了白开水,为什么觉得甜?就是劳动过程真实感情的流露。”

“真情流露就是好文章。”翁老师的话,我一直记着,但她没有教我怎样把高度提上去。怎么办?
正当我束手无策的时候,资料组一位大哥给我指点迷津,他说,近期常有珍宝岛反击战的消息,你把这个作为背景,把社员多交一颗粮食,比喻为多制造一颗射向帝、修、反的纸弹。这样的高度就可以提上去……。

“能这么提上去吗?”

“怎么不能,动员你们上山下乡时,高度还低?你忘了?说什么‘花盆里种不出参天大树,猪圈里养不出千里好马’高度不就上了?”

“……”

依此类推,我把沈厝大队的社员送子参军的事迹提高到为筑造祖国的铜墙铁壁铸造出合格的一砖一瓦。把李厝大队的仓库保管员敢于向坏人坏事作斗争的事迹提高到他的身上显示出杨子荣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哈哈,高度提上去了,材料通过了,我回到小山村了。

唉,我这人就是笨,笨头笨脑、笨手笨脚,以至回城后30多年来造不出一颗纸弹、写不出一篇好文章,一直平铺直叙走过来,因为我始终认定“真情流露就是好文章。”

真是本性难移。


高度.jpg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青岁月】017、纸弹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