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因斯坦:教育的首要目标永远是独立思考,而非特定的知识》后有感

先交代一下所读文及其来源背景:《爱因斯坦:教育的首要目标永远是独立思考,而非特定的知识》。本文节选自 1936 年 10 月 15 日爱因斯坦为庆祝美国高等教育 300 周年纪念会,在纽约奥尔巴尼市政府教育大厦校长厅举行的庆祝会暨纽约州立大学第 72 届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我是在微信公众号“镇西茶馆”上看到的转载,全文链接如下:https://mp.weixin.qq.com/s/_2fXziutLhtupEDm7of8sg

切入正题。

这篇文章能触动我的核心观点有三:

一、学校的目标必须是培养能独立行为和思考的个人,而这些个人又把为社会服务视为他们最高的生活任务。

二、达到以上目标的路径不是语言和说教,不是浮华之辞(跟踏实的行动相比,任何语言都是浮华或苍白的),而是工作和行动,鼓励孩子们行动。

三、如何激发鼓励孩子们行动/努力奋斗呢?作者提出了三种可能的路径,并一一解析利憋得失,孰优孰劣到最后不言自明:

1.以恐惧、胁迫和人为权威的方式来进行教育虽然短期见效快,但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当然如果时代需要培养的就是“顺从的知识型的奴隶”那又另当别说;

2.同时必须小心,不要使用唤起个人抱负的简单方法,除非你想培养的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至于进一步的为什么,以下这句表达比“要幸福还是要成功”的陈辞更能说服我,它胜在逻辑说理的一步到位:要被承认比伙伴或者同学更优秀、更强大、更聪明,就很容易导致过分的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态度,这种心态可能对个人和共同体都造成伤害。

3.通过培养孩子的游戏本能以及追求知识的动力,唤醒自驱力,激发潜在的创造性的心理力量,引导年轻人享受工作和学习本身的乐趣、所得到的成果的乐趣,以及对该成果的社会价值的感知,才是我们该做的。它更不容易,激发这些潜在的创造性的心理力量,当然比采取强制手法或唤醒个人野心更不容易,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师才能培养大师),但更️价值!一如和谐的个性比专业但刻板的知识更有价值!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应该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

以上。(觉得黄执中结辩陈辞时说“以上”特别帅气,刻意想要模仿一下。)

有眼光的伙伴们可以夸我帅了[鼓掌][破涕为笑])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爱因斯坦:教育的首要目标永远是独立思考,而非特定的知识》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