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老板问我,企业不知道如何升级,从哪些方面去升级?我带着这个问题思考良久,观察了不少企业,研究了部分案例,觉得还是有些想法要跟老板们分享分享。
产业升级就是使产品附加值提高的生产要素改进、结构改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提高、产业链升级。
从微观来看,产业升级指一个企业中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包括的途径有:企业技术升级、管理模式改进、企业结构改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提高、产业链升级。
从中观来看,产业升级指一个产业中产品的平均附加值提高。产品平均附加值提高的途径:同一产业中的各个企业技术升级、管理模式改进、企业结构改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提高、产业链升级。产品附加值提高的动力机制:同一产业中的各个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生产产品的边际效率和企业利润率不断提高自己产品的附加值,最后使整个产业的产品的平均附加值提高。产业升级、产业平均附加值提高不是仅仅产业的平均利润率提高,而是最终表现为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前的附加值提高是产业升级的量变,产业结构升级是产业升级的质变。产业结构升级使产业升级到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型阶段。
从宏观来看,产业升级指产业结构升级,即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如从劳动密集型增长方式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增长方式转变,资源运营增长方式向产品运营、资产运营、资本运营、知识运营增长方式转变。宏观的产业升级或产业结构升级既指旧的产业结构升级,也指新的、更高级的业态产生。
无论微观、中观还是宏观,产品附加值提高都是产业升级的核心与灵魂,经济活动的主体性提高是产品附加值提高的根本。产品附加值提高不能和生产率提高划等号。根据产业结构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生产效率提高只是产品附加值提高的途径和手段之一。虽然提高企业利润率和GDP增长指数是产业升级、产业结构升级、产品附加值提高的动力,但产品附加值提高也不能仅仅和企业利润率、GDP增长指数提高划等号。
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产品附加值提高不但可以带来利润率与GDP增长指数提高,而且可以带来社会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所以产业升级到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增长和发展是统一的。
下面我们从微观来分析一下产业中的企业如何升级,希望能给企业管理者一些启示。
第一、从产品细分着手
从市场角度来看,未来市场是一个消费细分市场,它会按照消费者的喜好、习惯、文化、伦理、生活圈、生活方式等因素决定消费物品的必需细分。每一个消费群都有他们自己的消费价值观、消费方式,其对消费物品的需求也就所不同。就以手机为例,有的人喜欢拍照,有的人喜欢玩游戏,有的人喜欢听音乐,有的人喜欢看视频,而有的人喜欢聊天,更有的人只喜欢简单,能接电话、看信息则可。消费者喜好千姿百态,各好不一。我们作为企业管理者只能以其中一种特长面对消费者即可,我一直强调企业家一定要有优势思维,而不是面面俱到,应该是“万花丛中一点绿”,绿得出奇、绿得让人瞠眼。
其实,产品细分可以细分出一个很大的市场,因为细分市场,可以从产品功能作用上细分,也可以从产品的使用用途上细分,更可以从情感上细分,还可以从人群上细分。
就以河南做调味品的“王守义”公司为例,这家公司本来只是做“王守义十三香”调味料,但后来根据市场需要,陆续开发出“麻辣鲜调料”、“鸡精料” 等复合调味料,还有包子料、饺子料、炖肉料、咖喱粉等复合香辛料,胡椒类、花椒、孜然等单粉香辛料以及八角、花椒、小茴等干货类等100多种规格的清真调味品。同时,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王守义”公司还精心设计了瓶、听、礼品袋、礼品箱等多种包装,多层次、多界面的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公司生产的“王守义十三香”系列调味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高知名度、高美誉度产品,企业一直在全国香辛料调味品行业中处于领军地位,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2015年销售额就达16亿元,上交税金达2.6亿。
从现状来看,产品细分市场我们还是做得不够的。譬如以卫生纸为例,我们常常只是分为厕所用纸、面巾纸、手帕纸、厨房用纸四大类。以手帕纸作为细分品类,我们可以按消费群体分出大人用手帕纸、小孩用手帕纸,男人用手帕纸、女人用手帕纸,办公一族用的手帕纸、学生用的手帕纸;以功能分,可以有化妆用手帕纸、感冒用手帕纸、旅游用手帕纸、啪啪用手帕纸……广东中顺洁柔公司就细分出湿水后更好用的手帕纸来,方便办公一族的洗脸、擦手之便。只要你细于观察、勇于思考,“急,为消费者之所急;想,为消费者之所想!”我相信还有很多细分市场的,你还会在其中发现一片蓝海。我们的老板一直不知道如何升级,其实最好的升级就是产品升级,产品细分市场升级。
第二、从技术革新着手
产品升级会带来技术革新,甚至带来技术革命。什么是技术革新?技术革新就是设备更新、生产配方革新和工艺流程上的革新,或者是新材料转换或者技术突破。3C产品的技术革新最快,可能每个月都有一次革新。技术革新实质就是产业升级的一个最容易理解的升级。设备更新换代、工艺流程的变化,他们都会不断地带来产业的升级。
技术创新也可以说是产业优化升级的根本动力。国内外经验表明,产业升级的历史就是一部技术进步的历史,正是由于不断的技术创新才使得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升级。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长期以来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能否实现从要素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的转变,将直接决定着中国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未来。
2013年,麦肯锡咨询发表的研究报告提出了12项改变世界的颠覆性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先进机器人、下一代基因组技术、自动化交通工具、能源存储技术、3D打印、先进材料、非常规油气勘探开采、可再生能源。同样,美国兰德公司也发表了《2020年的全球技术革命》研究报告提出了16个未来应用最广泛的科技领域,包括低成本太阳能电池、无线通信技术、转基因植物、水净化技术、低成本住宅、工业环保生产、混合型汽车、精确治疗药物、人造器官等。中国科学院认为,在能源与资源领域、网络信息领域、先进材料与制造领域、农业领域、人口健康领域等出现科技革命的可能性较大。上述新技术的多点突破和融合互动必然会推动新兴产业的兴起,给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重大机遇。
以上均是从大的领域来阐述技术创新的产业升级,其实,在小的方面我们的企业也可以做出技术创新,也可以通过这些小的创新带来产业升级。据说华为就是一家这样的企业,华为有一条铁的原则,必须将年销售额的10%投入到研发中,近几年的研发投入则高达12~14%,同时华为15万人中接近7万人从事研发,是全球大企业中研发人数最多的研发团队,这里面还包括很多西方顶级科学家。连续几年,华为的全球专利申请都排名前三。
二十多年来,华为在全球累计申请了近8万项专利,由于华为拥有庞大的专利组合,才可以跟西方公司形成平等的专利交叉许可格局;也由于华为拥有强大的科学家加工程师的研发组织,所以才形成了很多基础专利;更因为华为在哪怕一丁点上的改进,累积起来就有了一个庞大的基础专利,形成了一个难以跟进的华为,华为也带动了产业升级。
第三、从企业结构入手
企业结构是随着时间和企业发展推移的,也随着竞争环境不同而变化的。过去大多企业只是“雇佣制”,即老板雇佣员工,员工为老板打工,即使你如何培训员工要站在老板角度做事,员工依然是员工,他的角色始终没有变化,结果做事还是不能像老板那样做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中国几千年来老祖宗的教诲,我们是不能不受其影响的。你真正要像员工像老板那样做事,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改变企业结构,把员工变成合伙人,或者说是把员工从雇员角色变成老板角色。
把企业结构改变其实是企业在升级。其一是内部驱动力在改变,把雇佣者变成了经营者,员工实现了老板愿望;其二是外部形象的改变,我们一直都希望外部人能看到企业在创新,我们不但要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营销From EMKT.com.cn创新,更重要的是机制创新。机制创新让企业更有活力,企业更有竞争力,更有凝聚力;其三是把管理变成了经营,甚至人人都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的管理者,把管理变得更简单有效。
过去的中国是皇朝历史的社会,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君臣社会。在这种社会下,很难看到合伙制,也基于这种原因,我们受到的教育和耳闻目睹的案例就很难接受这种合伙制。而合伙制恰恰是未来企业必走的内驱力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机制,这种机制就是企业通过改造升级的样板。所以,企业从“雇佣制”到“合伙制”应该是企业铸造核心竞争力或者是企业升级的一个好路径。
第四、从管理升级着手
我们咨询过不少企业,也接触过不少企业,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管理粗放、管理僵化。为何这样说?大家清楚,30多年的企业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90%以上的企业都是在野蛮中发展起来的,过去中国缺衣少食,物质资源相对匮乏,于是我们的企业只要有产品提供就阿弥陀佛了。于是出现了“产品为王”、“广告为王”、“渠道为王”、“终端为王”这些“王”者天下,而这些“王者天下”下,你只要动一下脑筋,搞一些窍门,你就可以垄断资源,做不充分竞争王者,你就根本不需要管理,更没有必要谈管理升级。而时至今天竞争环境已经完全不同,你根本很难还用过去管理模式来取胜。环境不同企业战略就不同,战略不同企业组织就应该随着战略改变而改变,组织变化了管理就随之变化。这是企业发展逻辑。
这些年,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意识或者尝试到管理升级能给企业带来效率提升、成本下降、品质保证的甜头,还有先进的企业开始引入阿米巴管理模式、精益生产管理模式、敏捷生产模式。这些模式不但是在管理上升级,更重要的是使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了。说实在话,搞企业无非就是为了产品或服务更有竞争力,从而使得利润增加,至于管理模式是中式、日式还是美式,这已经不是重要的了,我们已步入地球村,我们还有必要去讨论更多的模式吗?
企业升级不升级,很多专家说要求老板首先要转变观念,我却认为老板首先从动作开始,试错、试错、再试错,转变动作,尝试甜头。动作变,习惯变;习惯变,模式变;模式变,思想变;思想变,企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