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5

        《说些馒头那事儿》

        疫情管控不能外出,我心反倒异常安静平和下来,没有了以往的焦躁与不安。趁着天气晴好,我独自一人在自家的小院忙碌起来,接连在楼上搭建星空屋忙了三天。人忙了,吃饭反而变得凑合简单了。空港新城免费发的白菜、萝卜、西葫芦,自家存储的海带、木耳、腐竹、肉,烩一锅菜可以吃二天四顿。烩菜好做好吃又入味热量也高,就适合冬季食补。

        烩菜好吃了也费馍,二天就把冰箱存储的花卷吃完了。生活中秦人又离不开馍,可上次烙馍时又忘了留酵面,这酵面还是我从城里给母亲要的。每次给母亲要酵面时,母亲总是交待我,蒸馍前先留一块酵面。可是我做饭蒸馍的时候少,没有养成这个习惯总是忘留酵面。就经常连同酵面一起吃了,直到下一次蒸馍时才想起上次蒸馍没留酵面。

        从小到大,从农村到城市,这几十年一直吃的都是母亲用酵面发的馒头。我从也未见过母亲用酵母发面,即使母亲偶尔一次忘了留酵面,母亲也会借一块酵面回来做馍。

同院子的阿姨、大叔也是经常忘了留酵面而来家里向母亲借酵面。母亲一年四季都是自己下厨给全家人做馍,蒸馒头、蒸花卷、蒸包子,烙锅盔、烙油饼、烙菜盒,我从未见母亲在外买过馍。父亲偶尔在外买回馒头,只有父亲自己吃,母亲一直说:外面买的馒头是虚泡泡,没嚼头,吃了不耐饥。可能加了啥化学东西,太白了。母亲也不舍得花钱,在外面买又贵又不好吃的馒头。

        记得母亲与我刚进城的时候,小区粮站有一家卖馒头的,一块钱十三个大馒头。母亲惊愕的说:城里人真懒,馍都不做要买着吃。母亲还在算一袋面才多钱,一块钱的面能做多少个馒头的账,买馍吃肯定不划算。后来馒头慢慢的涨价,从一块钱十二个,十个,八个,六个,五个,四个,直到现在的一块钱三个馒头。

        更气人的事,当前疫情严重,西安馒头协会微信群里,二个馒头店老板语音聊天记录曝光,一石激起千万人的怒骂。三个馒头卖到四块钱不说了,还骂西安人是猪的恶毒言行。这段时间疫情封城管控,饭还是自己做,馍还是自己蒸,不要连吃饭这么简单的事都要受制于人。以前农村过红白喜事馍都是自己蒸,村里都有几个中年男人是蒸馍的把式。大案上揉面男人有劲,面硬蒸出的馒头劲道,一次蒸七八笼。现在家家过事都是打电话叫送馍,一块钱四个比乒乓球大不了多少的蒸馍。坐席吃饭时,你都不好意思一口气吃上五个六个,拍别人笑话说你日眼。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对口味口感的要求更高,之前那种虚胖白亮的馒头买的人慢慢少了。店家就开始变换招牌牌,纯碱馒头、酵面馒头、手工馒头等便应运而生。馒头再变名字,母亲依然习惯不变坚持给一家人做馍吃。我吃习惯了母亲自己蒸的馒头,就一心想给自己也蒸一锅馒头吃。 没有酵面这馒头还一定要吃,这就是咱陕西人经常说的那句话:咱不为蒸馍,是为了争这口气。没有酵面我只好改用酵母发面,天冷面难发,我还想做成硬面馒头。面採的特别硬,天冷面就更加难发。中途我把揉好的面放在卧室暖气边,又是看手机视频蒸馍教程,又是打电话咨询母亲,看咋样才能快速把面发起来!一直到晚上八点馍才勉强上锅,八点半出锅。看品相还是不错,捏了一下弹力也不错。 便迫不及待趁着热馍先夹些猪肉臊子尝一个。

        冬季天冷面确实难发,吃了一个刚蒸出来的热馍夹肉臊子,感觉面还是没有发旺,蒸的馒头不是很好。母亲打来电话问我,馍蒸的咋样?我答:面发的不是很旺,但还可以。

        馒头是咱陕西老秦人最常吃的、最爱吃的主食,一定要自己会做、还要做好。不管是在和平年代,还是在特殊时期,碗要端在自己手里,饭要自己做了才放心舒心。人不能可悲到连吃饭都要受制于人,看别人的脸色,任由他们提价加价你又无力还击。

        这蒸馍看似平淡普通的日常小事,尤其是在冬天,发面却是绝对的技术活。这如同大国重器的飞机、航母一样,一二个高尖端的技术你解决不了,就造不出飞机、航母。你就要忍辱负重,受别人的技术封锁,自己慢慢的研究摸索。现在这小小的手机芯片,岂不像我发面蒸馍一样,自己能做,但做不到最好。若想做好,还得解决技术难题,芯片是研究怎样越做越小越薄,我是摸索怎样把馍越蒸越大越好。技术都是多做多练,唯手熟尔!人不能蠢笨到连吃饭这等小事,都要受制于人,受辱于人。

        现在疫情封城管控,你不会在家自己蒸馍,就得低头接受西安馒头店那个黑心老板,三个馒头四块钱的随意加价,还羞辱的骂你们是猪的事实。

          2022.1.5清晨随笔于乡村别野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