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30

杨宁宁焦点解决网络初17中19

坚持分享541天(2021.1.30)

本周约练1次,总计156次,

读书打卡第230天

今日份小确幸:

放假第一天进行了一场收获颇丰的咨询督导。

【督导收获】:用你的现在疗愈过去。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一定的创伤,即使伤口愈合了还有伤疤。这些创伤如果不去疗愈,那么它们也许会隐藏在潜意识里,不被我们发现,但是并不是说它们没有影响力。它们仍然会固着在那里,在某一时刻再次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中,给我们带来或多或少的不好的影响。对这一部分痛苦的经历进行有效的处理,我们的人生之船才可能扬帆远行。

所以,用你的现在去疗愈你的过去吧!

一、让你的情绪出来透透气。

可以在催眠师的帮助下,回忆出在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个不愉快事件。必须要有一个具体的事件,在当时你做了什么?别人说了什么?把这些找出来,用时间线来工作。

当自己经历恐惧的时候,身体、皮肤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把这种恐惧的情景表达出来,正视这种感觉。

当时的自己希望家长、周围的人怎么做?你的期待是什么呢?

即使进入了潜意识工作,有可能“超我”控制着自己不敢表达,这个时候咨询师可以告诉当事人:这里是安全的,说出来对你是有用的,对你的家人、身边的人是没有伤害的。说不出口没关系,那就在心里说吧!如果你的手里有纸,撕一撕、快一点、再快一点!可以说、可以打、可以踩,行动一出来情绪就出来了。

情绪出来是基础。

二、和往事干杯。

那时你身边的她有好的也有坏的一部分。好的形象说一说,坏的部分说一说。好的部分是不是我们身上也遗传到了这样的品质?坏的部分对于那时的我们有什么影响呢?坏的部分发生时她经历了什么,让她有了这样的表现?她是不是也有什么不得已,才会有了那样的行为?那时的她确实有自身的局限性。通过展开的聊,可以和那时的她有一个和解的过程。

如今的你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有力量看自己当年的恐惧。让自己有力量,有成长,支持到当年的那个小女孩。

当我们看到了她当年的不容易,看到了她好的一方面,又看到了她不好的一方面,现在我们可以把好的和坏的都融合在她的身上,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正确地看待她的形象了呢?

穿越时空的隧道,未来的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现在的自己的?

用现在疗愈过去,用未来疗愈现在。

三、情绪打包处理。

接下来我们可以把我们所有的坏情绪放在箱子里,用锁锁上,封上封条。我们可以把它扔到大海里,可以把它烧了,这样我们曾经不愉快的过去就离开了我们。我们可以和它来一个告别仪式。

放松的身体里,不再装的下一个焦虑的灵魂。

【拆书收获】:谁的青春期不迷茫?

《被讨厌的勇气 》51-60页  第十八天

一、概要

1、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

2、在意你长相的,只有你自己

3、人际关系中的“权力斗争”与复仇

二、要点

1、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2、把孩子当作与自己一样的一个人来真诚对待。

3、不知不觉就会把他人乃至整个世界都看成敌人。即便不是败者、即便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处于竞争之中的人也会一刻不得安心、不想成为失败者。而为了不成为失败者就必须一直获胜,不能相信他人。之所以有很多人虽然取得了社会性的成功,但却感觉不到幸福,就是因为他们活在竞争之中。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是敌人遍布的危险所在。

4、无法真心祝福过得幸福的他人,因为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败,所以才无法给予祝福。一旦从竞争的怪圈中解放出来,就再没有必要战胜任何人了,也就能够摆脱或许会输的恐惧心理了,变得能够真心祝福他人的幸福,并能够为他人的幸福作出积极的贡献。当某人陷入困难的时候,你随时愿意伸出援手,那他对你来说就是可以称为伙伴的存在。

5、如果能够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会截然不同,不再把世界当成危险的所在,也不再活在不必要的猜忌之中,你眼中的世界就会成为一个安全舒适的地方,人际关系的烦恼也会大大减少。

6、对方只要想责难挑衅你,通过权力之争来达到让不顺眼的你屈服的目的,这个时候你如果发怒的话,那就是正中下怀,关系会急剧转为权力之争,所以我们不能上任何挑衅的当。

7、招受过父母虐待的孩子,有时会误入歧途,逃学甚至会出现割腕等自残行为,如果按照弗洛伊德的原因论,肯定会从简单的因果论角度归纳为,因为父母用这样的方式教育,所以孩子才会变成这样,就像因为不给植物浇水,所以他们才会干枯一样。

这的确是简单易懂的解释,但是阿德勒的目的论不会忽略孩子隐藏的目的,也就是报复父母,如果自己出现不良行为,逃学甚至是割腕,那父母就会烦恼不已,父母还会惊慌失措,痛不欲生,孩子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会出现问题行为,孩子不是受过去原因,家庭环境的影响,而是为了达到现在的目的——报复父母。人际关系一旦发展到复仇阶段,那么当事人之间几乎就不可调和了,为了避免这一点,在受到争权挑衅时,绝对不可以上当。

三、感受

前几天读《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晦涩难懂,甚至萌发了想要放弃的念头,没想到最近两天也可能是因为放假了,手上的工作都完成了,能静下心来读书,有了柳暗花明的感觉。

今天有感觉的点其实有好几个,但是我还想就最后一个问题去详细的聊一聊,深挖一口井吧!

其实学校里接触过割腕、逃学、网瘾现象挺多的。刚开始的时候面对悲痛欲绝的父母,我也会用原因论的解释告诉他,是因为他们对于孩子的教养方式不合适才导致孩子这样做,但是今天看了阿德勒目的论的解释后,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孩子真的是有目的而为之,为了体验报复父母的那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而为之。

前几天听樊登读书中,说到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都会和父母经历一场大的冲突,这一场冲突中,如果取胜的是孩子,那么这个家庭就胜利了,如果取胜的是父母,那么这个家庭就是失败了,而且败的一塌糊涂,败的无可救药。

也许有的家长会庆幸觉得自己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还比较的平稳,专家也说如果孩子的青春期没有太大的叛逆,和家长没有太大的冲突,那么他内在的一些情绪也许会积压在那里,没有得到合适的释放。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够释放呢?也可能等到孩子人到中年的时候出现中年危机的可能性是挺大的。到那个时候再处理的话就更加的困难了。所以说接纳孩子的青春期让孩子的青春期更青春一些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