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平:世界文字传奇史话|序章


《世界文字传奇史话》丛书封面

序 章  文字上下五千年

河南安阳,矗立着中国或许也是世界上第一座中国文字博物馆。

这座充分体现殷商建筑风格的独特博物馆,以远古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陶文、玉石文、简牍、帛书,直到少数民族文字图片等2500余件珍贵文物,彰显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字,让参观者享受了一次丰盛的文字饕餮大餐。

作者摄于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

回望屹立于馆前广场上庄重典雅的字坊,仿古徽标以篆体“字”为标识。“字”的字形结构是女人在房屋内生孩子,寓意人类因文字而生生不息,意犹未尽的观感于是油然而生。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在世界各国文字中,中国汉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从未间断,任何其他文字都不能与之比拟。

然而,正在为中华文明伟大复兴而艰难跋涉的中国人,更期待深入了解文字。了解文字是如何与文明伴生伴长,给予文明巨大的张力;又是如何因文明的衰落而灰飞烟灭。正在以“一带一路”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中国人,更期待知晓中国汉字在世界文字体系中地位,以全球视角透视文字的历史,从而增强对汉字文化的价值认同,提振做中国人的底气。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埃及象形文字和中国古汉字,是世界“上下五千年”成熟的古代文字。

三大古文字截图

三大古文字,都有如诗如梦的神话传说:恩基神、图特神和仓颉造字惊天动地;都有动人心弦的再发现探秘:罗林森、商博良和王懿荣流传千古。都藏着“芝麻开门”的破译“密码”——贝希斯敦铭文之于楔形文字,犹如罗塞塔石碑之于埃及象形文字,犹如刻字甲骨之于中国古汉字。

三大古文字,都呈现了悠远流长的演变历史,在文明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睿智的学问——埃及学、亚述学和甲骨文学。它们都被传播到别的国家或民族,被其他语言借用和繁衍成各自的文字系统,形成影响深远的文字文化圈,成为当时的国际通用文字。

三大古文字,虽然外形面貌迥然不同,但文字学者们却一致认为,它们的内在结构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从图形文字发端,都是用符号来表达语词和音节,表意兼表音,都可以归于“意音文字”的范畴,属于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

世界三大古文字示意

三大古文字,又随着文明的兴衰存亡而分道扬镳,走上了不同道路,遭遇了不同的命运:最古老的两河楔形文字和埃及象形文字早已埋葬在断垣残壁,残余部分竟华丽转身幻化为纯拼音的字母文字。只有相对年轻的中国古汉字,筚路蓝缕,不断变革,终于凤凰涅槃,至今仍焕发着青春活力,继续支撑着中华文明的复兴大业,并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汉字文化圈,影响世界文明的进程。

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完全不必纠结于汉字与其他文字孰先孰后发祥的困惑,融化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中国文字,给了中国人满满的文化自信!

我们,一位研究教育的学者,一位从事语言文字教学的教师,曾共同书写过有关中国汉字的科普作品《中国换笔潮一一汉字书写革命》(珠海出版社1994年版)的文字爱好者。无论是你是否参观过中国文字博物馆,我们都愿意为你再作一次“上下五千年”的世界文字文化导游,演绎一段绚丽多彩的世界文字传奇。


丛书总目录

序  章  文字上下五千年

第一篇 寻找文字传奇的旅程

第二篇 两河楔形文字传奇

第三篇 埃及象形文字传奇

第四篇 字母文字传奇(写作中)

第五篇 中国汉字传奇(待改写)

作者出版的《中国换笔潮》(珠海出版社1994年版),已包含了《中国汉字传奇》部分内容。


作者简介

叶 平,1949年生。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湖北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基础教育)首席专家,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撰著(或主编)《创新教育新论》等学术专著27部。著有(或与罗治馨合著)《电脑史话》、《中国换笔潮:计算机与汉字书写革命》、《没有终点的旅程》等科普文学著作14部,发表科普文章数百篇,《中国青年报》、《电脑报》等报刊专栏作家。曾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湖北省优秀科普图书二等奖和湖北省十年优秀科普创作者奖。

作者出版的部分科普著作选录


你可能感兴趣的:(叶平:世界文字传奇史话|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