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2

传习录(卷  上)




【一一九】论为学功夫之深浅


守衡问:「大学工夫只是诚意,诚意工夫只是格物、修、齐、治、平;只诚意尽矣,又有正心之功,有所忿懥好乐则不得其正,何也?」

先生曰:「此要自思得之,知此则知『未发之中』矣。」

守衡再三请。

曰:「为学工夫有浅深,初时若不着实用意去好善、恶恶,如何能为善、去恶!这着实用意便是诚意。然不知心之本体原无一物,一向着意去好善、恶恶,便又多了这分意思,便不是廓然大公。书所谓『无有作好、作恶,』方是本体。所以说『有所忿懥、好乐,则不得其正。』正心只是诚意工夫。里面体当自家心体,常要鉴空衡平,这便是『未发之中』。」

东正纯云:“按《大学》之要,唯是诚意,诚意外无别功。故正心之传,仅举心所以不得正,而不及正之之功。故谓诚意工夫即正心工夫。未有有表而无里,有里而无表者。盖以正心诚意,一浑说来,是王子之本意也。后儒往往以颠倒本末驳之。概坐不善观者。”


[译文]

守衡问“《大学》中的功夫讲的是诚意,而诚意的功夫是格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要一个诚意就足够了。可又有正心的功夫,有所忿懥好乐,心就不能中正,这是为什么呢?”

先生说:“这需要你自己思考才能明白。领会到了这个你就懂得未发之中了。”

守衡再三地请教先生。

先生i说:“为学的功夫有深有浅,在刚开始时如果不能着实用心地去好善憎恶,又怎么能为善除恶呢?这里的着实用心就是诚意。然而不明白心的本体原无一物,刻意去好善恶恶,反倒是多了一分有意为善憎恶的心思,心的本体就不是廓然大公了。《尚书》中所说的‘无有作好作恶’,这才是心的本体。所以才说,‘有所忿懥好乐,心就不能中正’,正心就是从诚意功夫上体认自己的心体,使它鉴空衡平,这就是‘未发之中’了。”


释疑:

为学工夫在诚意,工夫到诚意,始有着落。为学工夫有深浅,对于初学者而言,还是要着实用意好善恶恶;到工夫熟后,则自知心之本体本无善恶,本不必着意去好善恶恶,否则就不是本体之正。这个阶段的诚意则不是另外加一个意念,而只是物来顺应,顺本体之流行。

既要说“诚意”,也要说“正心”。“诚意”是说工夫,“正心”是说本体。工夫熟时,诚意工夫即正心工夫。未有有表而无里,有里而无表者。正心诚意,一浑说来,才是先生本意。


传习录逐条精讲摘要:

为学工夫有浅深。就是说你一开始的时候必须努力,甚至刻意地好善恶恶,如果你不这样做怎么可以为善去恶,这个着实用意的劲儿,便是诚意。你着实用意才是诚意,但是你这样的努力要明白,明白心的本体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明白心的本体是中正的,是不用特别刻意、不用特别努力的。你若总是着意去好善、恶恶,你就又多了这分意思,就不是廓然大公了。

正心只是诚意功夫里面体当自家心体,常要鉴空衡平。鉴是镜子,衡是秤,镜子要空,不能有先见,不能有污染,不能有成见,布满了灰尘不行。秤一定要平,所以鉴空衡平还是说中正的,鉴空衡平便是未发之中。虽然你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在内心中要是中正的。


批注:

①守衡。诸注家均谓守衡未详。《明儒学案》《儒林学派》《阳明弟子传纂》均无守衡。惟查《年谱》有门人朱衡。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阳明殁后三年,门人四十余人,合同志会于官师,朱衡与焉。守衡恐是朱衡之误。


②治、平。参看第八十九条,注一。


③其正。语出《大学》第七章。


④末发。《中庸》第一章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⑤廓然大公。参看第七十二条,注五。


⑥作好作恶。参看第一〇一条,注三。


⑦体当。体认承当。


⑧心体。佐藤一斋谓自“正心只是”至“心体”应为一句。


⑨鉴空衡平。语出朱子《大学或问》论第七章(页七六下)曰:“人之一心。湛然虚明。如鉴之空,如衡之平,以为一身之主者,固其真体之本然。”


净心斋笔录

2023年5月14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