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传统文化,你应该读读他

他是北大哲学系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是精通儒释道、中西东的文化大师,是倾尽一生都在为传统文化奔走呼号的文化斗士,他是楼宇烈先生

先生有感于现在“重科学轻人文”“战胜自然却丢掉自信”的现实,提出了“三不堂训”:“不苟为,唯贵当;不刻意,顺自然;不执著,且随缘。

最近读了先生的一本书《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对于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之概貌和精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君分享。

先生在书中重点讲了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这其中有传统的思维方式,传统的人本精神,传统的宗教精神。

一、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

一个民族和地区看待世界的方式,会逐渐固化为一种思维方式。研究其思维方式,可以窥知其文化本质。我们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有三:亦此亦彼、自然合理、执两用中

亦此亦彼,就是朴素的辩证法。出自《老子》:“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音声相和”,讲的就是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就像我们中国的太极图,里面有两条鱼,白鱼里面有一个黑圈,黑鱼里面有一个白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们肯定事物之间的联系,并认为矛盾是可以在一定条件转化的,这是我们古人看待问题的方式。而现在我们很多人丢失了这一思维方式,有些年纪轻轻的人,遇到一点挫折就一蹶不振,不能辩证地对待失败,就会产生无尽的痛苦甚至绝望。

自然合理,是有别于西方的一种思维方式。西方强调科学合理,推崇的是标准。而我们强调的是自然合理,推崇的是个性。所谓自然,就是事物的本性。只要是顺乎本性的,就是合理的。这是源自老庄的自然观思想,《庖丁解牛》中便讲了一个顺牛之“自然”而解牛的故事。教育也要顺学生之自然本性,否则就要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执两用中,这是儒家中庸的思想。《中庸》中有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万物育焉。”中和的思想,就是不偏不倚,适中的意思。我们现在还有谁在运用中庸的思想去处事呢?我们拼命工作,消耗身体;我们拼命赚钱,顾不上家人,我们都没有适度,没有适度,就会过犹不及。

二、中国传统的人本精神

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根本是“以人为本”,其具体表现为“以德为本”和“以天为则”。孔子早就强调“吾欲仁,斯仁至矣”,人是道德修炼的主体,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新去修炼自身,拥有美德。以人为本就是以德为本。《尚书》记载周人对历史经验的总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古人认为天象是人象的一种反映,君主有德则被皇天所亲,所以要惟德是辅。

以人为本的另一种表现“以天为则”,古人强调人的作用,但是认为不能过分推崇人的价值,人更不能成为自然的主宰。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论语泰伯》)”“惟天为大”,天是最大的主宰。孔子又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是最诚的,所以天值得尊敬。

若不敬德,若不敬天,则势必要出问题。明星偷税漏税,显示了败德的丑恶嘴脸;人类为了私利,掠夺自然,要做天和自然的主宰,就犯了“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势必会引火上身。

三、中国传统的禅宗精神

禅宗不是脱离人世的,它就在我们中间。

有人问禅师:“您每天修行吗?”

禅师说:“修行啊。”

“您怎么修行啊?”

“饥则吃饭,困则睡觉。”

“这就是修行了吗?”

禅师说:"这就是最大的修行。有多少人吃饭和睡觉的时候,思来想去,思虑重重,吃不好睡不好,这就是自寻烦恼。”

禅宗的要旨就是:做本分事,持平常心,成自在人。

做好自己当下该做的事情,不要做着这件事,想着别的事。对于宠辱忧患褒贬,要置之度外,不被外物所迷惑。讲一个苏东坡的故事,他去看望自己的好朋友佛印,佛印不在,他就留了一首诗给他,其中有这样两句“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佛印回来后,小和尚拿给他看,佛印回了一句“放屁”,让小和尚给他送去了。苏轼听到这个回复,大为吃惊,赶到寺院。佛印说:“你不是参禅到达一定境界了吗?怎么一个‘放屁’就把你惹怒了呢?”做到八风吹不动,就做到了禅宗所说的“持平常心,成自在人”的境界。


我们现在都强调与世界接轨,教育、文化、经济都向世界看齐。先生认为:“如果我们和人家一样了,人家就会看不起你!”我们应该坚守的是什么?是我们的传统,是我们的原创!只有与众不同,才能得到世界的尊重。

我们的传统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丢了根,丢了魂,身体何附?

你可能感兴趣的:(了解传统文化,你应该读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