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内心隐秘的欲望和困境

文:杨柳堆烟

《吃麻雀的少女》由新兴作家朱一叶所著。 书中用九个故事讲述了人生不同阶段的压抑与窘迫,孩子的内心独白与眼中所见,人至中年想要冲破现实的无力呐喊......让人一边深思,一边感慨着,一边忍不住继续往下翻看着。

退休后的生活

退休后的生活也可以有很多种,可以是一个人寂寞终老,也可以是一群人围坐讨论张家长李家短,也可以是三两人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吃麻雀的少女》中,那些家属院门口晒太阳的老大妈们,常常坐在一起议论倩倩的妈妈。这真是一个永远都令人兴奋的话题,这些退休的老年人也因此更有活力,比吃什么保健药都有效果,也许可以活到一百岁。

她们在人前微笑热情,待人一转身,她们就是各种议论,说话的声音还会越来越大,完全不顾及旁边是不是有小孩在听,故事也变得越来越离奇了。

这样的退休生活,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是打发无聊时光的一种方式,也是很多人趋之若鹜的,却不是大多数人所能够接受的,特别是年轻人和孩子。

总要有点什么来填充那些漫长时光

《海风吹过秃顶》中杨老师和刘老师是一对退休的人民教师。故事的开篇从刘老师弟弟的葬礼开始写起。

“风从灵堂的窗户吹进来的时候,刘老师失聪了片刻。他分明看见照片中弟弟稀疏的头发被风吹起,露出了光秃秃的头顶,有点滑稽。刘老师熟练地竖起四根手指,像把粗糙的梳子,将自己那几绺被风吹起的头发推回原位。”

刘老师的弟弟去世了,家族的诅咒被一再提起,用杨老师的话说,“癌症就是写进你们家基因里了!就像一个定时炸弹!”老刘家的人都活不过65岁,他爸爸那边的兄弟姐妹排着队,一个个死掉了。而他这一辈,四个亲兄弟,老大和老二前些年排着队死掉了,眼看着就要轮到老刘了,结果老四,他的弟弟插了个队,先死了。

刘老师将捡破烂当成一种健康而环保的爱好,杨老师是小区业主委员会主席。家里的情形基本就是,一个捡破烂,一个扔破烂,如此循环往复着,原本日子可以这样平静的慢慢滑过。

他们有一个已到中年的同性恋儿子,为此,杨老师,热衷于上网研究各种资料。对同性恋,进行了一段认真而详细的研究之后,杨老师进入医学界,成为一个艾滋病专家。

在此期间。刘老师将捡破烂的事业蓝图开拓到周边小区,甚至穿越了黑松林,发现了那一端的悬崖。并在那里收集了很多“宝贝”,包括一顶帽子。65岁生日,也在小心翼翼中度过。

刘老师决定重新做人,只是仿佛命运给大家开了个玩笑,死神之前只是打了个盹儿。

当杨老师终于合上电脑,结束自己的研究之后,开始进行打扫,似乎扔东西捡东西的循环模式又将开启。

某一天,杨老师发现丈夫不见了。让人费解的是,家里竟然找不到刘老师前一段时间存在过的证据,唯一能找到的就是更早的时候,他骑着自行车带着公文包离开小区的监控视频。

在黑松林另一端的海滩上,他们找到了那一顶帽子,刘老师捡回来,杨老师扔出去,刘老师又去寻找的那一顶帽子。

于是,杨老师又开始了推理研究,像侦探一般思考,向数学家一般推算,推算刘老师给她出的一道生命难题。

人到中年

都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为。只是对普通人而言,人至中年,生存的压力家庭的困扰,已经是生活的全部。

《吃麻雀的少女》中,芳芳所在的小区,厂子的倒闭,工人的下岗,想要改变困境陷入的彩票购买狂潮……这些既是一个时代描写,又何尝不是大部分处于中年困境的遭遇。

《爱好倒垃圾的人》中那个被家庭拖累的父亲,那个憧憬家庭生活却又不得不面对真实生活的父亲。

倾其所有买了靠近海边的房子,想要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听说高铁站,就在小区附近的时候,生活似乎一下子变得明朗起来,“有了这套房子,升值了一卖掉,一辈子都吃喝不愁了。”变成了大家嘴里的日常,似乎肩上的担子轻了许多。

上有老,下有小,生活需要继续。王阿姨的介入似乎带来了一丝阳光与春天的气息,只是这份希望在严酷的现实下慢慢消失,爸爸脸上的笑容也被抽离。

爱好倒垃圾,只是因为走出家门能呼吸到的那份自由,只是,每天最多只有两次垃圾可倒。其余的时间都要推着轮椅上没有知觉的奶奶的那副皮囊,面对爸爸随时会发作的脾气。

爸爸说人有点爱好总是好的,而倒垃圾也是一个爱好,只是,终于在一个大雨倾盆的天气,推着拽着,拉着,抬着,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让轮椅穿过垃圾场到达那个水塘边,将奶奶连同轮椅一起推进了水塘里。

当完成这一切,感觉轻松极了,小跑着回家想要告诉爸爸时,却发现爸爸躺在地上……

面对生活的残酷,这位爸爸没有站起来,他将所有的压力转嫁给了孩子。

《吃麻雀的少女》书中九篇文章,道出了平凡人内心隐秘的欲望和困境,或荒唐,或伤感,或魔幻,似乎唯有用梦境来说服自己,才能对抗令人窒息的庸庸碌碌 。

你可能感兴趣的:(平凡人内心隐秘的欲望和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