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明朝日记-《水东日记》

01-作者其人

叶盛(1420 ~1474 )字与中,号蜕庵,自号白泉,又号泾东道人、淀东老渔,明代江苏昆山人。正统十年(1445)中进士,授兵科给事中。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军在土木堡俘明英宗后,迫近北京城,盛协助于谦调集重兵,在城外击退瓦剌军,升都给事中。后擢山西右参政,督宣府镇(今山西大同)钱饷。景泰三年(1452年),巡边御史李秉推荐他辅佐独石、马营、龙门、卫所四城军务。他任职五年,整顿吏治,兴利除弊,修饬武备,开垦耕稼,岁丰食足。天顺二年(1458年)四月,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两广巡抚。天顺七年(1463)被召回京,转左佥都御史、巡抚宣府镇。成化三年(1467年),迁礼部右侍郎。成化八年(1472年),迁吏部左侍郎。成化十年(1474年)病卒,谥“文庄”。

政事之外,叶盛勤于读书,潜心著述,著作除《水东日记》外,尚有《叶文庄奏议》、《箓竹堂稿》等。

 02-日记介绍

水东日记,四十卷,420则,以成书於淞水东,故名。初刻于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主要记述明代前期典章制度。作者曾监督宣府粮饷,兼管军务,熟悉政事,故书中军政粮储﹑墩台设备,以及赋役官制﹑边陲地理﹑道路远近﹑置备设防,皆言之甚详。另外,本书有不少的篇幅是关于宋、元人和明人的文章、诗词、书札、奏议等,可与史传相参考。中华书局将其列入“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元明史料笔记”,于1980年出版。

 03-日记展示

以下展示四则:

钱子予

临安钱宰子予,武肃王之裔,元末老儒也。高庙礼征,同诸儒修纂《尚书》,会选《孟子》节文,公退微吟曰:“四皷鼕鼕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察者以闻。明日,文华燕毕,进诸儒,谕之曰:“昨日好诗,然曷尝嫌汝?何不用忧字?”宰等悚愧谢罪。后未几,皆遣还,宰以国子博士致仕。家会稽,宦业至今不绝。宰尝自书门帖曰:“一门三致仕,两国五封王。”唐昭宗赐勑,宋宣和所赐“吴越家宝”铜印,一斤重,今藏其家。铁券王像在台郡长房。(卷四,页39)[观洪武议改一字,可知其颇得遣词用字之妙。]    

广西帅府隶郑牢

广西总帅府一郑牢者,老隶也,性鲠直敢言。都督韩观威严不可犯,亦知牢。观每醉后杀人,牢度有不可杀者,辄不杀,留竢其醒,白以不敢杀之故,以是观尤德之。观卒,山忠毅公云继其任,公固廉正贤者,下车首延高年耆德,询边事。有以郑牢言者,云进之曰:“世谓为将者不计贪,矧广西素尚货利,我亦可贪否?”牢曰:“大人初到,如一洁新白袍,有一沾污,如白袍点墨,终不可湔也。”公又曰:“人云土夷馈送,苟不纳之,彼必疑且忿,奈何?”牢言:“居官黩货,则朝廷有重法,乃不畏朝廷,反畏蛮子耶?”公亦笑纳之。公镇广西踰十年,廉操终始不渝,固不由牢,而牢亦可尚云。(卷五,页56)[自古官员多毁于猾吏。如郑牢者,明是非,通大义,难得一见。]

周恂如感怀诗

我朝巡抚南畿尚书周公恂如《感怀》一首,云:“日晏忘餐夜半兴,簿书烦扰为无能。秉心初拟逢衡鉴,任意宁知越准绳。法在恤民民反病,事因除弊弊逾增。前非未悟羞蘧瑗,敢叹微躯践薄冰。”(卷十,页108)[此诗写出了一尽职且有良心的官员的真实感受。终日辛劳,不知何为;有心报国,动辄得咎;有志抚民,反为民害。其如履薄冰之状,如在目前。]

史官以心术为本

信史,古今所称。欧阳子曰:“有欲书而不得书,有欲书而不敢书。”则遗漏,一也;讳,二也。曾南丰曰:“公以龃龉终,功行不得在史氏记,藉令记之,当时好公者少,史其果可信欤?”则拘于著令,三也;偏私不公,四也。朱子曰:“一时馆职,岂尽刘向、扬雄之伦。”则史官之才不足,五也。斯五者,盖当常有之,固不敢谓无于是乎。信史诚有未足信者矣。虽然,揭文安公尝论史官不当专尚史才,必以心术为本。而杨文贞公亦云:“天下万世之事,当以天下万世之心处之,苟出于私意,无论厚薄,皆当获罪神明。”然则修史者,又必有揭、杨之心之才而后可。噫!“尽信书不如无书”,斯言其果信矣夫!(卷二十四,页236-237)[按:此条可破除对于正史之迷信。所谓“信史”云云,乃相比较而言,绝对的信史是不存在的。能保存基本史实,即有存在之价值。]

(日记在线浏览地址:http://www.my285.com/gdwx/xs/bj/sdrj/)

04-个人心得

不论是在哪个时代,处于什么样的职位,记录什么样的内容,只要持续记录,就会对后世产生一定的价值。一来是存在即合理,任何的人事物都是大时代的产物;二来是一花一世界,透过某个点的持续观察、记录,可以逐步看到一个时代的全貌。



你可能感兴趣的:(18-明朝日记-《水东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