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教育的宗旨》摘录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略特曾在1950年发表的演讲《教育的宗旨》中就预见:各个地方的教育,都走向普遍标准化。他对通告中关于螺帽和螺栓的标准化有所察觉,未雨绸缪,必须有所准备,就是在教育方面,越来越大的干预和调控国家。他说的“国家”不是指其他州,而是各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多么据有先见之明的智者啊,在2021年的今天不就是这样吗?国家先后颁布多项教育政策,拿一根尺子衡量。

     凡是我们无能为力之事,姑且听之。

     中央集权的政府,要调控每个教学部门,要行驶终极的调控,那么教育的“社会旨趣”,与负责教育的国家部官员考虑的“社会旨趣”,大家就会渐渐对二者等同视之。

      “社会旨趣”之说的意义往往因人而异。在一个自由的民主国家,“社会旨趣”应该意味着,全体国民的思想和气质方面,可以分辨之处,它产生一国的共同精神气质。在一个集权主义社会,“社会旨趣”可能意味的内容,在少数当权者头脑形成了公式,是根据一种特殊的政治-社会理论演绎而来,通过各种手段,强行灌输和长期训导,从而施加于人,结果它可能迟早逐步融合为共同的精神气质。

      教育具有若干宗旨,社会旨趣需要加以防护,而不受其它宗旨的干扰。

     我们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给我们展现的问题,不仅前所未有,而且更加困难。一切问题,我们必须提出疑问。于是,我们不断遇到新问题,新形式的老问题。

      当今之世,我们发现,本来遗留的问题,本可以顺势而为,而我们却越来越有意识地力求人为操纵。

      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阿道夫.罗教授说:“没有一种教育地体制,能够实事求是为人赏识,或者加以批评,除非我们看待地时候,能够结合它得以运作地社会秩序地背景。教育上的接触,乃是一个完全自然而然的事业。”

“强大的社会力量”,可能集中体现于一个政党的领袖人物的蓄意目的。其次,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国家的教育体制,都是历史的产物,而且折射出历史,同时对国民的性情有所回应。一种教育体制,是由少数人有意识的目的而形成的,总是存在严重的危险,要则拿来主义,要则强加于人,可谓过于草率仓促,且又自以为然。因为二者都不适合那个国家国民的精神气质,生活方式,思维和感受的习性。现在陷入的危险,在于变得更加笼统,因为世界上各个地方,渐渐较多意识到彼此对方,因为财富和权力的集中,从一个民族,转移到另一个民族;因为在文化方面,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千篇一律,这种现象,似乎产生于一种文明对另一种文明形成的压力。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其中构建居先,成长此致。我们必须记住,凡事都要有所意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艾略特《教育的宗旨》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