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1:海德格尔《论真理的本质》

今天刚刚看到导语,觉得实在是有点难,哲学家都不爱讲人话,因为这寻的论证需要严谨,就意味着每一个名词都有一个特定的定义,但这些名词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而言却真的很难懂。

在开篇,海德格尔说,到底我们在讨论真理(Wahrheit)的时候,我们是在讨论什么。我们以为,真理是关于“这是什么”问题的答案。比如说,

      ●我面前的这个是什么?是一个桌子。

      ●那桌子是什么?桌子是由四条腿和一个桌面构成的事物。

       ●.... ....

似乎一层层问下去,“这是什么”,我们就可以通向事物的“本质”。但我们在问“它们是什么”的时候,似乎我们就已经知道了它们,否则我们问的到底是什么呢?

但这种追问又意味着,我们还不曾知道他们,否则为什么我们要去追问,甚至去回答,它们是什么?

这就是一个很奇怪的谬论,当我们在问“桌子到底是什么?”的时候,似乎在问,到底是什么使之成为桌子。这种特性适用于所有桌子,也就是说这是每一个桌子所共有的共性,在柏拉图那里称为——共相,即“本质”:某物"一般"所是的东西。

简单的说如果一个物体,不存在桌子的共相,则它一定不会是桌子;如果一个物体具有桌子的共相,那么它就是一个桌子。

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我们只能通过比较个别的东西,或者通过观察普遍适合它们的同一种东西,来寻找这种完全的普遍的共性。但当我们去追问某个个别的东西的“本质”的时候,比如,这个是什么?我们如果回答,这个是桌子。那么意味着,我们早已经知道了桌子的本质了。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如果是的话,我们为什么要问“这是什么”呢?

哲学家总有一些很绕的观点,其实简单的说,如果我回答,这个是桌子。那么意味着我知道桌子的本质是什么。但桌子的本质,或者说共相到底是什么,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其实并非真的清楚明白。

同理,对于真理而言。如果说,这是一个真理。至少它是真的,即它的陈述符合现实。也就是说,符合是真理的本质。当我们知道某物的时候,它对于我们而言应该是清楚明白的。

比如,一个陈述句:房间里有一把椅子

如果说这个陈述句是一种知识,知识首先是truth,必然为真。因为错误的知识就等于没有知识。

1)房间里有把椅子,首先,有把椅子,是真的——>陈述的知识

2)我认识到房间有把椅子--->我的认识

如果,陈述的知识与所认识的相符合

则:

3)所认识的东西与真实的东西相符合?

那么,陈述的符合就变成了与一种符合的东西相符合。这就是一个圈圈,自己在证明自己。

我们并没有在询问中获得事物的本质,我们在追问事物的本质是什么的时候,其实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在谈论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笔记1:海德格尔《论真理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