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我们的孩子,难道只能靠装监控了吗?

中国首部以未成年性侵为题材的电影《嘉年华》上映了。

令人觉得讽刺的是,在它上映的时间内,频频爆发虐童性侵的新闻。

电影和现实,就这样严丝合缝地契合起来。


对于频频曝光的幼儿园安全问题,越来越多的家长主张在幼儿园安装监控并且和家长的终端实时连接。方便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一举一动。

很多幼儿园也已经接入了监控系统,这在技术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事情发酵至此,全社会共同的意志相当一致:虐待儿童的人按照法律入刑,涉事的机构和人员也必须受到惩戒。

细化对于虐待的定义,对于儿童安全教育的拓展,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对于儿童性犯罪的早期发现与预防


相比以上的举措,给所有幼儿园装上监控系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

难道我们的孩子们,只能在监控录像下长大吗?

今天的我们,如何才能保护自己的孩子?

难道就靠概率吗?

还是拼运气?

比起刷屏救救孩子,其实,我们家长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可以去做。

比如说对孩子的性教育。


01 严峻的幼儿性侵现状


杭州萧山曾经推行过性教育读本《珍爱生命——小学生性教育读本》。

读本由北师大儿童性教育课题组主编,在杭州几所小学里进行定点授课。

有位二年级家长看到之后在微博上吐槽,说读本内容过于直白,不适合二年级的孩子阅读观看。

一些知名大V就此断章取义、推波助澜,读本最终被全部召回。

这次性教育课本被召回,我们看到不仅是儿童,很多家长对于性教育的认识是滞后与极度缺乏。

觉得孩子不知道性教育,坏事就不会发生,这想法本身就是掩耳盗铃。


现实远比我们想象得要来得严峻。

我们的孩子的真实生存现状,距离正常形态真的差太远太远了。


新华社2015年6月出具了一份《儿童性侵现状调查报告》数据表示:

2015年统计的儿童性侵害报告中,农村儿童占比23%。

专家指出,农村性侵案件公开的数量少,更大原因是因为缺乏曝光条件。

根据“女童保护”组织的统计,2016年媒体公开曝光的性侵儿童(14岁以下)433起,平均每天被曝光一起。

截止2006-2016期间,公开爆出的遭遇过不同程度性侵的儿童有2500多万,年纪最小的孩子只有几个月大。

不仅女童,男童被性侵的比例也较高,

大约每100个里就有8个曾遭遇过。

68%的性侵都是熟人作案。

以上还只是曝光出来,还有那些没有曝光出来的呢?


02 不仅孩子,家长也缺课了


台湾有位林奕含女作家,写过一本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讲述两个初中女孩被补习班老师持续性侵的故事。

里面提到房思琪被性侵之后,想要跟父母求助——

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妈妈诧异地看著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教育不就是这样吗?”

思琪一时间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

要知道,性犯罪者并不会因为孩子小就放过他们,孩子们也不会因为家长不说,而放弃这种天然地好奇心。

我们不能靠处罚来解决儿童保护问题,所有的处罚都是侵害发生之后,不构成伤害就无法处罚。

所有的处罚都是事后的补救,儿童的保护重点应该建立完善的机制进行事前预防


幼儿的教育中,学会几个字母、背几首唐诗不是最重要的,事实上儿童教育也要强调性保护,可当前的的现状就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安全教育、性教育几乎是空白的。

儿童保护的重点是建立一些完善的机制来预防,要把保护放在事前而不是事后。当然,也有人觉得处罚可以威慑。

但很多时候会面临着发现难,取证难的困境,犯人都抓不着,怎么谈处罚?

所以,儿童保护的法律条例要靠我们不断去健全,但落脚点还是应该放在事前预防


很多家长的心态,不难理解。

无非是本着能拖就拖的原则,觉得孩子还小,不需要知道这些。

甚至觉得性教育会教坏孩子,引孩子走上邪路。

我们家长不能自己觉得难堪,就把孩子性教育撇在一边、不闻不问。


03 什么才能真正保护孩子?


性侵儿童案件不是到了现在才有的,而是持续在发生,只是我们现在才回过神来有这个意识。

更严重的情况是,我们的家长和一些教材很多都在误导孩子。

大家告诉孩子们,坏人面目很狰狞,坏人能够一眼看出来,这样的说辞往往会让孩子对于真正的性犯罪者,毫无防备。


很多调查性犯罪领域的专家指出,性犯罪者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张牙舞爪的坏人,他们只是随机分布在人群中。

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称得上温文尔雅,有着和蔼的微笑,随身携带甜美的糖果。

因为他们极度具有隐蔽性,可能是孩子依赖亲近、信任的人,所以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危害性。

恋童癖是天生的,后天悔改的概率极低。

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外力干预与监管,他们会多次性侵孩子。

任何控诉质问和唾弃,对他们来说都没有用。

这是镌刻在基因里的冲动。

只要察觉到周围环境的松动,他一定会立刻行动。


美国联邦调查局长约翰·道格拉斯在追踪恋童癖25年之后,给家长写下这样的建议:

·当你觉得你小孩身边有成人似乎过度专注儿童,而且花费在小孩身上的时间与成人不成比例,就应该警觉;

·监督你小孩与人交往的情形;


·成人歹徒通常比儿童更有经验、更诡计多端、更加擅于操控,唯一真正能保护你的孩子,就是不断强化他的安全和信心;


·你必须让小孩感觉到,一旦任何不对劲,随时可来找你;

·假如你的小孩从你这边得到的印象是:性是一个绝对的禁忌,他并不会因此减少好奇,他只会想尽办法从别的地方得到这方面资讯。猥亵儿童的人就是利用这一点,才有机可趁。


真正合理的性教育是一个过程,它是分阶段的。

儿童阶段的性教育跟强调自我保护,比如背心短裤遮住的地方,别人不可以碰。

少年的性教育侧重于行为教育。

很多家长把性教育局限于开口跟孩子讲生命来源,其实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儿童阶段通过做游戏、观看图片、场景设置等多种方式,让孩子明白在哪些情况下他们应该大声地说不,并且及时告诉爸爸妈妈。

当全社会把目光投向红蓝黄幼儿园的恶行之时,我们清楚——

它的破坏性不只是眼下,更给未来的幼儿教育投下一道持久而痛楚的阴影。

我们下一代的宿命,可能就是在监控的观察下成长。


我们在教育自己孩子自我保护的时候,也要建立一道道防线,阻止恶魔伤害孩子第二次。

因为如果我们的追责总是止步于不痛不痒的声明,那么他们改头换面,迟早会再一次卷土重来。

我们绝不该给那些机构再一次接近我们孩子的机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保护我们的孩子,难道只能靠装监控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