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读书笔记

      到目前为止,已经读到了第四章的开始部分:习惯二,以终为始。其实在前几天就读到了这个位置,但是出于自己想有更多的思考以及希望读这本书能够切切实实的对我自己有所帮助的心理,我又反复几次的看了前面的几个章节,特意控制了自己读书的进度和速度,以期能够有实在的收获。这也是出于本书的序言给我的两个观念,或者说是建议。第一是不要对本书浅尝辄止,大略读过就束之高阁;第二是以老师的角色来阅读,读完后可以向人复述。这两点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一本书,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式的读完后,只是当时有所感悟,久后便烟消云散,了无踪迹,这样读书起的作用微小。记得杨绛曾在文章中写过,说别人总羡慕钱钟书的记忆力超强,过目不忘,其实不知道是他看书会看很多遍而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是这个道理。回顾我看过的书,似乎每一本都没有超过2遍,有时候跟别人聊天,或者想写点东西,知道有这么回事,但是说不出来,写不出来,这也是浅尝辄止,不勤加思考的后果。

        这几天通过反复品读和思考,对书中两个观念很有感悟。第一个是开篇引言:“没有正确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这里很重要的一个词就是正确,什么才叫做正确的生活?正确是一种方式,是我们看待这个世界,待人处事的思维方式,也可以说是我们的价值观,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态度和行为。那么如何去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怎么确定我目前的价值观或者说思维方式是否是正确的呢?这里就要知道一点,以原则为中心就会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如何确定原则?一是要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也就是古人常说内圣而外王,要注重修身。曾国藩是我知道的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故而他正确的生活,进而拥有卓越的人生。这个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让曾国藩在一生中诸多困难抉择和多次大的挫败面前,都可以不管周围人的看法,去坚持自己的原则,做正确的的事情。这个正确也来之不易,需要恒久的坚持,最后内化成习惯。如果自己不知道如何从内修炼、造就自己,不知道哪些是自己要去坚持的原则呢?书中有一种很有用的办法,就是设想一下反其道而行之的后果,也就是我们去选择行为态度的时候,想一下靠欺骗、不公、卑鄙、无能、平庸或者堕落行事是什么结果,能否换得持久的幸福与成功。类似的说法,在《穷查理宝典》中也有提及:“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得到幸福,查理首先是研究人生如何才能变得痛苦;要研究企业如何做强做大,查理首先研究企业是如何衰败的。”这种应用逆向思维的效力同样也可以在曾国藩的例子中看到,曾国藩当初组建军队,想着怎样才能够去组建一支强力的军队,这对于是一介文人,没有带兵作战经验的曾国藩无疑是很难的,于是他去研究当时的绿营军是怎么衰败,如何做到现在这样没有战斗力的,总结出了错误的经验,便有了正确的原则指导。

        第二点是在于提升自己执行力上的思考。纸上觉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了很多书,知道很多道理,但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就是因为没有持之以恒的去执行,甚至一开始就没有去做。许多看似简单,鸡汤的道理,往往都是因为我们把它们停留在心中和口头,没有付诸行动,最后变成了真正的鸡汤。简单的原则,做到确很难,我也是这样,执行力欠佳,自控力不那么强。书中说的第一个习惯,就是积极主动。让自己积极主动的过程,在我看来,本身有助于自己去提升执行力,能够让自己开始去践行。因为要做到积极主动,就要不断的去逼迫反思自己对外在条件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我们要去看自己的这个反应是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还是经过自己选择后的反应。前者往往是消极的,如果在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上做出选择去反应,就是积极的。如果能够把后者做到像条件反应一样,就相当了不起。这里我们早知道,自己是可以选择的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回应方式的。对!我们可以选择。我们每天深度反思自己言行,然后选择积极的方式。如果我们开始每天去反思自己,然后制定目标,不断的修正自己,相信假以时日,一定会让自己脱胎换骨。这里我又想到了曾国藩30岁的时候立志要做圣人,要做圣人这个目标不说在我们现在看起来很大,很虚,有点盲目自大的感觉,在当时看来,也是太弘大的理想。可曾国藩却不以为然,开始以这个标准去要求自己。每天都反思,都写日记,对于自己做了不符合圣人原则的事情,会痛骂自己,甚至骂自己禽兽,不是人。就凭这样的方式,去修正自己对“对刺激的回应”,真成圣人。当然反思不是懊恼,悔恨,那样就是在关注“关注圈”的事情,我们要更多的关注“影响圈”。出现自己自控力出现问题,没有执行的情况,不要去选择懊悔,在懊悔上花很多时间,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不能从头来过。不要选择以懊悔来回应这个“”刺激”,要积极承认这个错误,引以为戒,积极的吸取教训,以此去修正自己,不断的完善自己。曾国藩成为圣人花了几十年,有错误才有进步!我最近也在学习这种做法,每天反思自己的言行,深入的去想自己当时做一个决策,说这句话,做这个行动背后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以此可以窥见自己的内心和自己品德、原则上的东西。同时每做一个决定,有意的去想想自己可以选择怎样的回应方式,期待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内化成自己的习惯。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