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思辨能力,提升认知发展 | 读《思辨与立场》

007的战友叶子邀我加入她的一个阅读写作群,虽然我不知道能否坚持下去,但一方面受到阅读书单的吸引,另一方面也想逼自己把阅读量提上去,所以我愿意尝试。谢谢叶子,你说的一句话——“先完成再完美”,正中我下怀,令我印象深刻。

《思辨与立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批判性思维工具》,这是本周阅读的书。由于时间紧张,我只是对本书进行了浏览粗读。

培养独立思考之精神

首先吸引我的是本书的推荐序2,推荐人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国语学院王立非教授。正如王教授在推荐序中所言,近年来我国大学外语教学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王教授似乎从本书中找到了方法和答案。王教授指出:国内长久以来的考试式学习、填鸭式教育,使得学生只注重吸收知识,缺忽略了思辨的训练。养成讨论问题时,听到任何观点都能主动去怀疑、审视,以及去证明这个观点是否存在逻辑上、事实上或数据上的问题这种看似简单的习惯,对于培养独立的思辨能力和立场至关重要。

急速变化中的复杂世界,思辨能力必不可少

本书的第一章开篇宏大、着眼全球,为我们描绘了当今世界的样貌。后工业时代的世界正急速地改变,每过一天,生活的节奏和变化的幅度都在加快,面对的压力也在增加,而这些现实也在强有力地改变着我们生存的最深层结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乃至环境的现状。这是一个充满剧变、不测与威胁的世界,我们被日趋令人眩晕的挑战与决策所累,而为了应对这些持续加速的变化和复杂性,我们的思维方式也需要彻底的改变,我们必须用不断更新的思维模式和新的人性化方式适应新的问题和情景,我们必须成为批判性思考者,并养成定期训练思维的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讲,作者开篇也是在为读者阐述升级思维、提升思辨能力的外部动机。

解决了为什么要成为批判性思考者这一问题之后,本书剩余的部分着力解决what——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包括常见的思维误区、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层级、批判性思维的要素和标准等)和how——如何在社会、工作和生活中培养和训练高级批判性思维能力。

全书确实在不同的方面闪耀着思维的智慧,读起来也比较烧脑。下面择要分享已阅读部分对我启发较大的几点,虽不成体系,但求有思考、有感而发。

1. “没有智力的付出,就没有智力的收获”。要想提升思维,必须训练,训练,再训练,硬着头皮也要上。“为了在思维上有更好的表现,你需要让工作处于只有思维技能不断提升才能完成的状态。这意味着你必须愿意练习特殊的思维“活动”。这种活动至少一开始是令人不舒服的,甚至有时是具有挑战性和困难性的。你必须学着做“运动”。这种“运动”就像有成就的运动员学着锻炼自己的身体一样(通过练习与反馈)。换言之,思维的提升与其他领域中能力的提升是相似的。在这些领域,进步源于合理的理论、投入、辛勤的工作以及练习。更加通俗地说,提升思维是一种智力活动。” 所以,与其他任何的训练一样,要想提升,做好“吃点苦头”的准备吧。

2. 高境界的思考者是公允的批判性思考者。作者把思考者分为高境界和低境界两类,并给出了高境界思考者应有的样子——“他们用一种道德的和负责任的方式进行思考,他们以一种理解和欣赏他人观点方式处事。尽管有些观点他们并不赞同,但还是愿意倾听。当发现他人的观点有更严密的推理基础时,他们便改变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用他们的思维操纵别人以掩盖真相(低境界的人往往这样做),他们以一种道德、理性的方式进行思维。”

3. 认知美德的几对概念——公正无偏、兼容并蓄、信赖推理、认知谦逊、思维自主、认知勇气、认知坚毅、知行合一。作者通过“认知美德”的概念,为“何为高境界、高级的思维者”提供了定义、标准和框架,从而为期待提升思维能力的人们指明了找出自身问题、并努力提升的方向。其中有下面两对概念,作者的洞察尤为精准和犀利。

认知勇气 vs. 认知怯懦

作者提到的认知美德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认知勇气”,其对立面就是“认知怯懦”。在职场和生活中,具备认知勇气都十分重要。举个例子,在职场中,面对其他同事与你不一致的思想和观点,并发生冲突时,你会感到威胁或者害怕吗?你能公正认真地去考虑它们吗?有人挑战你的观点和想法,会令你感到自己受到攻击吗?你敢去质疑并挑战工作中一直以来的固有缺不合理的安排吗?你害怕被人拒绝吗?你害怕拒绝别人吗?你是不是经常看别人眼色工作?

通过反思以上问题,我认识到自己确实存在比较严重的“认知怯懦”,今后需要转变思维,着力培养自己的认知勇气,以达到作者描述的理想状态——具备认知勇气对我们而言变得更加具有意义,而公正无偏性也变得更重要。我们不再害怕考虑与我们信念不一致的信念。我们不再害怕被证明是错误的。我们很轻松地承认曾经犯过的错误,很高兴纠正一些仍然在犯的错误。告诉我你相信什么,为什么相信,那么我将有可能了解你的思维。我已经放下很多早期的信念,我也准备在自己的信念中有多少信念违背了事物的本来面貌,就放弃多少信念。

认知坚毅 vs. 认知惰性

认知美德中还有一项十分重要,就是“认知坚毅”。“当复杂性深植于我们面临的认知任务中却不放弃时,我们就具备认知坚毅。具备认知坚毅的人,即使面对他人非理性的反对也能坚定地遵循理性的原则。他们非常清晰地认识到,为了实现理解和领悟,长期与令人困惑和悬而未决的问题作斗争是有必要的。认知坚毅的反面是认知惰性。它是一种一旦面对有挑战性的认知任务就迅速放弃的倾向。认知上不活跃或懒惰的人对认知活动上的痛苦和沮丧的容忍度很低。

“实际上,所有的高级层次的思维都需要一定程度的认知坚毅。认知坚毅有助于人们在工作中对复杂问题进行良好的推理、有助于解决亲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问题、有助于解决为人父母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在解决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时,很多人在问题解决的早期阶段就放弃了。很多问题只有站在问题结构的深层次上进行思考才能产生洞见,但是因为缺乏认知坚毅,很多人无法让自己获得那样的洞见。尽管他们避免了认知上的沮丧,心中也没有疑问,但是他们却会因没能解决深层次的问题而终日沮丧。”

作者对认知惰性的描述不禁令我对号入座,反思过往,长久以来,我在工作中首要追求的是认真严谨地完成任务遇到复杂艰巨的任务,我追求能够尽最大限度地顺利地达成目标、完成任务,有时也会因为任务的复杂度而痛苦,很少在工作的本质目标、价值、意义、收获等更深层次上进行思考,放之于人生,也是这样的。正如作者所言,我由于自己的认知惰性,虽然避免了认知上的沮丧,心中也没有疑问,但是缺因为没能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而终日沮丧。真是一语中地。

以上是我分享的三点启发和思考,集中来源于本书的前半部分。本书非常厚,共有400多页,本书的后半部分还有非常多的智慧观点和方法,例如思维标准、回溯阅读、决策的艺术、策略性思维等,都为工作和生活中如何建设与培养自己的高境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出了深入的见解和可操练的实践框架。总之,本书作者为人们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升认知发展、培育终身学习能力提供了原则与方法,可以作为一本实用的思维训练工具书或者指南。如同作者在书中所说,理性的养成需要努力,要想真正有所提升和改变,唯有动身实践。先完成(或者说先行动)再完美,对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养成,同样适用。


si

你可能感兴趣的:(培养思辨能力,提升认知发展 | 读《思辨与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