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赵越《历史不忍细看》上:真相没那么简单,也没那么重要

(本书评共6800字左右,记录的是前三章欧洲政治人物的奇闻逸事,看累了吧?后半部分我们写艺术家,轻松点儿的。

码字不易,欢迎点赞或者收藏,感谢诸位)

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说的有点轻率,但也有点道理。

这本书写的是正史之外的世界史,在历史事件尘埃落定后深挖,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结果。历史可以用笔写就,也可以用刀刻、用血一挥而就。

这本书会展现伟大背后的渺小,冷酷之外的有趣。这其实是另一种八卦,并不比明星八卦高级多少,尽管八卦的往往是学者名人。但这也称得上一种思考——是的,永远不要忘记思考。

好了,废话完毕,主题开始:


权利更替下,大人物的死亡

历史的告一段落往往伴随着大人物的死亡,但他们是自然死亡还是被人谋杀?是真死还是偷生?用一个词可以统一概括"众说纷纭"。


居鲁士大帝建立了波斯帝国——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但他最终被马革泰军队斩首。有人说他死于对马革泰女王托米丽斯的觊觎。也有人说他于战乱中被部下拉于马下,而这源于其外祖父的设计。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许多王国,但在他33岁年轻力壮时神秘死去。表面原因是高烧不退而死,也有人说是其老师亚里士多德因为不满亚历山大残暴成性投毒于酒中,造成亚历山大酗酒而死的假象。当然,也有一说是亚历山大死于预言——大人物往往都乐于死于预言,仿佛这一生都蒙上神秘色彩,这种听听就行了。


恺撒大帝是罗马帝国的构建者,被政敌连刺23刀而死,但这是表面原因。有一说是恺撒主动求死,因为他身患癫痫,想用自己的死亡换取不朽的名声、体面的死亡和选定的接班人。他最终做到了,即便恺撒大帝死去,他的政敌也没有得逞,统治权依然在他的追随者手里。


但并非所有事都如他所料。继承他政权的除了指定的接班人屋大维,还有追随者安东尼。不仅如此,安东尼还继承了他的情人埃及艳后(埃及艳后有了恺撒的孩子),最终屋大维和安东尼进行了亚克兴海战,安东尼战败自刎。埃及艳后被屋大维囚禁后经历史记载用蛇自杀为安东尼殉情。

埃及艳后真爱安东尼到愿意为他殉情吗?其实未必。屋大维是恺撒的指定接班人,埃及艳后是恺撒的情人,并且有恺撒的私生子,她们又分别是埃及法老。屋大维不方便杀死埃及艳后和他的私生子,但又必须让她们死亡,因此有可能"安排"她体面自杀。


圣女贞德是法兰西著名的民族英雄,身为农家女,在法国几近灭亡时力挽狂澜,为法国的独立和自由而战,扶持王太子查理七世登上王位。然而她救了国家,国家却并不想救她。在一场小规模战斗中,断后的她因为队友提前关城门被俘,合作伙伴不肯赎回她,国王忌惮她影响力太大,于是她被英国人重金购买然后处死。。

队友们只需要死去的偶像,而非活着的英雄。


苏格兰女王玛丽天生一副好牌,但却打得稀烂。在法国,丈夫即位后,因为追求权力被婆婆冷遇然后返回苏格兰;在英国,威胁到现任女王地位且不接受折衷办法,和第二任丈夫因为权力而结合;又开始追求爱情杀死第二任丈夫,最终被英国女王囚禁25年后杀害。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克伦威尔热衷于建立共和国,并因此处死国王查理一世,但身为护国公,成为新的独裁者。在克伦威尔死后,查理二世将他掘尸砍头,他的头颅被钉子穿透,被示众25年后,被买卖,被观赏,被把玩了几百年。

王图霸业如山重,死神面前一鸿毛。


所以,赫赫有名的拿破仑时死于疾病还是谋杀?其实并不重要。拿破仑确实患病了,也确实中毒了。重要的是,拿破仑对赢者有威胁,他的存活对赢者是忌讳,只有死亡才算得上安全。


同样,希特勒有没有在柏林自杀并不重要,死掉的是不是替身也不重要。哪怕死掉的是替身,一切尘埃落定后,真的就是假的。哪怕他决定自杀后反悔被杀,是"体面"还是"被体面"不重要,反正历史盖棺定论,他在此刻被宣告死亡。


属于希特勒阵营的德军将领隆美尔被希特勒赐死,他和热衷制造屠杀的政客还是不一样的,最终卷入谋杀希特勒的罪名中。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因为败绩失宠于希特勒,并与其产生了分歧。


第二章:伟大而平凡,影响历史走向的豪杰

人类通常会因为功绩而伟大,因为私欲而平凡,这点即使是大人物,也无法免俗。


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便是这样的人物。他因为身体残疾看上去呆滞且行动迟缓,在崇尚雄辩术的罗马因不会演讲经常出丑。但他非常好学,醉心于典籍。在他登上王位后,向上笼络元老院,向下尊重公民大会这样的次级政治团体,取消对叛国罪者的审讯,自称第一公民,允许外国人进入元老院,给予意大利外其他行省同等权力,征服不列颠尼亚,修筑水道。但他一生都被自己的宠臣和妻子操弄,最终死在第四任妻子之手——为了给她的儿子让位。


亚瑟王的故事在整个西方家喻户晓,他或许存在于史诗,但更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远不如传奇故事丰满。就像中国的梁祝,是英国文化和精神的一个缩影。亚瑟王的故事,是英国人对其浪漫和文化的一个寄托。


在路易·大卫的名画中,拜占庭名将贝利萨留晚年被他的皇帝——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大帝弄瞎眼睛以乞讨为生,这并不是史实,但符合历史规律,是无数个帝王和名将的故事。

查士丁尼想重现罗马帝国的辉煌,贝利萨留是他手下的名将,他戎马一生,英勇善战,为拜占庭帝国立下赫赫战功,但因为皇帝的猜忌,被召回,被解职,被冷遇,被抄家,最终在出狱不久后去世。说他晚年乞讨的人,只是为了佐证查士丁尼对其不公,从而编造出这样一个奇葩的例证。


公元前800年的圣诞夜,教皇利奥三世突然代表上帝向查理大帝加冕,至此西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被教廷名正言顺的承认,但查理大帝似乎对此表示抗拒。

这并非因为大帝拒绝被加冕,而是因为世俗皇帝和教廷的关系一向暧昧,此消彼长。查理大帝的一生几乎都在战马上度过,他几乎统治了整个欧洲,连教皇利奥三世都是他"拯救"的,他称帝已然是事实。在查理大帝和罗马教皇的政治联盟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一直是查理大帝,而非教皇。


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曾经六次入侵意大利,因为第三次过度侮辱米兰激怒意大利人,在第四次遭到意大利人民的顽强抵抗(和瘟疫)而失败,后来再没有成功过。最后在第三次东征中淹死于一条不知名的小河中,有人猜测死亡原因是河中洗澡受凉或者心脏病发作。但他的死亡极为可惜,因为当时德意志军队是十字军中最强大的,腓特烈是埃及苏丹萨拉丁最忌惮的敌人,在他死后,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以失败告终。


三十年战争是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的内战,波及全欧洲,这次战争涌现了两位不世出的天才,神圣罗马帝国元帅华伦斯坦,和号称"北方雄狮"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

华伦斯坦的成功依靠个人努力:辍学后游历过一段时间;追随国王马蒂亚斯,从新教徒变为天主教徒;与年长很多的寡妇结婚并迅速继承巨额遗产,依靠遗产招募军队(实为雇佣兵)征战。他慷慨且残酷,放任军队长期蹂躏四野以自养,但偏偏军队屡战屡胜,靠的是不计家世,恩威并施和勇于担责。

攀上事业巅峰的华伦斯坦和马蒂亚斯产生分歧,在和北方雄狮瑞典国王的交战中被击败,但也成功杀死了北方雄狮古斯塔夫。最终被皇帝指使的军官刺死。

他的失败令人扼腕,但他的存在给周围的城市和百姓带来深重灾难,所以用五个字概括吧"天道好轮回"。


再英明的帝王,如果没有足够长的统治年限,注定留不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法国波旁王朝的君主、太阳王路易十四就是最好的例证。

首先,他在位时间足够长,一共72年,世界第一;其次,他努力且勤奋,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彻底驯服法国贵族和教会;第三,他军功卓著,沿袭西方"国强必霸"的传统,打下现如今法国的几乎所有版图;第四,他致力于让巴黎成为欧洲的艺术文化中心,在舞蹈、音乐、油画、雕塑、文学、戏剧、科学、建筑等方面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比他的祖先们的贡献高出了几十倍不止。

稳定的政权是文明的土壤,这一点堪比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


(本篇有点像奇闻逸事)俄国沙皇彼得大帝曾只身前往西方考察,回国后强力推进俄国改革,用鞭子把俄罗斯帝国赶到文明社会。但其性格残暴到让人望而生畏:因为幼时受到惊吓而性格扭曲,学习牙医时讲随从的牙龈拔出血流不止,对叛乱的射击军处以极刑,鞭杀自己的亲生儿子。有说法是彼得大帝不是沙皇的亲生儿子,这点没有考证。


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号称"18世纪初的小拿破仑",在15岁继位时面对以彼得一世为首的围剿,一度将彼得大帝打的落花流水。他用兵灵活,屡次以少胜多,被视为北欧神话中的战神提尔。可惜他过于自负和狂傲,知进而不知退,缺少谋国的老成,最终在把古斯塔夫二世开拓的疆土丧失殆尽。

但不管怎样,他是极少数可以与拿破仑、希特勒并论的差点让俄国灭国的强力人物,差点把赫赫有名的彼得大帝彼得服毒自杀,单凭这一点,足以让世人刮目相看。


虎爸不只是中国的特产,欧洲小国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的父亲也是其中之一,在他的教育下,腓特烈成为包括拿破仑和希特勒在内的欧洲多名君王的偶像。

腓特烈一世为保住小国普鲁士,假装酷爱高个子士兵和极度吝啬,得以培养欧洲最强的军队之一。对腓特烈大帝喜爱音乐、艺术和阅读的行为用拳头和棍棒表示了"支持",他一生反对奢华和音乐,是近代军国主义的奠基者。最终保住了领土,并为腓特烈大帝留下了基础良好的帝国。


法国贵族拉法耶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英雄,作为法国最大地产的继承者,他受启蒙运动影响,只身前往美国,为美国的独立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和华盛顿是好朋友,利用自己的身份奔走于法国和美国间,为美国带来巨大的资源和政治影响。后参与法国大革命,主持起草《人权宣言》,去世时灵柩用美国某场战争的泥土掩埋。他两次被授予美国荣誉公民称号,去世时美国给予他华盛顿同等规格的礼遇,他和美国互不辜负、投桃报李的友谊堪称佳话。


铁血宰相俾斯麦出生于1815年,同年,拿破仑遭遇滑铁卢,整个欧洲重见天日,德意志联邦得以重建。年轻时的俾斯麦拥有多项优越的品格和条件:生活条件优渥,天性好斗,聪明过人,掌握了多国语言,有志于干一番大事业。1861年,威廉一世继位,因为扩充军备问题和议会发生冲突,俾斯麦以首相兼外交大臣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用德意志人民渴望的统一大业解决了问题。他发动了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三场战争,并且取得胜利。

他是外交家、政治家,但绝不是战争狂,因此在德国统一后致力于外交,为德国争取休养生息的机会。然而新皇帝威廉二世继位后想做恺撒而非俾斯麦的陪衬,两人产生巨大分歧,俾斯麦被迫下台。下台后,新的德国外交大臣对外宣战并主动掀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强大的德意志帝国被瓦解,而且因为战后赔款问题导致通胀,进而引发经济崩溃,拖垮整个欧洲的经济。


同样,世界公认的魔鬼符号希特勒,也有自己人性的一面(来自接触过他的人的描述)。他具备作为一个伟大领袖应该具备的一切品质,同时缺乏普通人应该具备的哪怕一丝良知。从希特勒身上,我们知道,哪怕是品格再优秀的人,一旦他的喜好和标准成为全世界必须坚定不移执行的标准,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第三章:纵有遗憾,也不必惊讶

以个人为标准的代表是希特勒,那以制度为标准呢?


如果说雅典代表文明的光辉,那斯巴达就是战争的城堡。所有的斯巴达人从一起出生起就经受以军人为标准的筛选,斯巴达只需要军人,不符合标准的会被丢弃或者自然淘汰,男女皆是如此。斯巴达人认为荣誉高于生命,整个社会都期待上战场的战士们勇敢作战,而非平安归来。这一条已经融入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中,并维持了很多年的优势,直到公元前371年被底比斯人击败。


中国和匈奴人的战争持续了很多年,直到东汉时期,大将窦固、窦宪进攻北匈奴,匈奴人向西遁逃,不知所踪。

匈奴人去了哪里?有个说法是,匈牙利人是当时那批匈奴人的后代。匈奴人遁逃大约300年后,欧洲东部突然出现了一支强大的匈人骑兵,占领了整个匈牙利草原和巴尔干半岛,把哥特人赶进罗马帝国,随后哥特人以及后来的匈奴人给了罗马帝国致命一击。

欧洲匈人和匈奴人在很多习俗方面非常相近,但史学界尚未有定论。


虽然恺撒、拿破仑等大帝赫赫有名,但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帝国还是蒙古帝国,鼎盛时期拥有3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差不多占据了大半个亚欧大陆。

那么,为什么蒙古没有去征服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呢?原因大致有三:天时,蒙古人一开始并没有考虑要征服印度,后来拖时间太久也不合适征服印度;地利,蒙古是马背上的民族,南亚有青藏高原阻隔,不便征服;任何,印度不适合马匹生存,蒙古人有征战的能力,但是治理能力偏弱,没有必要征服印度。


战争城邦斯巴达人有没有克星?有,由300名底比斯同性恋贵族情侣组成的圣军,在公元前371年战胜了斯巴达人。但敌人往往来自外部,古希腊北方的马其顿崛起,国王腓力二世和他的儿子亚历山大大帝利用骑兵打垮了底比斯和雅典的联军,300名圣军毫不畏惧,直到全部阵亡,希腊军队彻底崩溃。


既然古希腊文化如此辉煌,他们为何没有统一成一个强大的国家?这和古希腊人的性格、政治制度和文化有关。

性格:古希腊人普遍热爱自由,他们的王权一开始就没有距离感和独断专行的权力,因此古希腊由一个个独立的城邦组成,每个公民都小心守护自己的权利,非常热爱自己的城邦。

政治制度:基于性格,古希腊人的爱国主义仅限于城邦,为了守护自己的城邦,会联合起来对付稍微强大一点的城邦,以防对自己造成威胁,因此没有哪个城邦明显强于其他城邦。

文化:在极大自由的个人主义下,个人才干比世袭特权更有价值。但古希腊人普遍政治道德水平比较低,自私且目光狭隘,对邻邦不友好。他们的政治人物赢者傲慢无礼,公报私仇;输者眼红嫉妒,两面三刀使绊子。没有宗教或者学说作为统一的行为准则,也无法建立统一强大的国家。


红白玫瑰之争不仅存在于张爱玲的文学小说中,也代表了英国两大贵族集团长达百年的斗争。兰开斯特家族是红玫瑰,以国王为首;白玫瑰是约克家族,以大地主/大贵族/大封建主为首。最后红玫瑰家族的亨利七世娶了白玫瑰家族的伊丽莎白,两大家族融合,开创了都铎王朝,族徽是红玫瑰里抱着白玫瑰。

发起红白玫瑰之争的人想从里面获取利益,然而接近全部的封建诸侯和半数以上的贵族都损失在这场争斗中。新兴阶级和资本阶级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得以累积,英国反而因为消灭上层贵族而统一起来。


说起世界著名的监狱,英国的伦敦塔算一个,它共关押过1700名囚徒,是英国权力更迭的见证者。

它的建设者兰道夫·弗莱蒙巴德也是第一个被关的人,在威廉二世被暗杀后当成替罪羊关进去,最终成功逃脱。

亨利六世是它关过的第一个国王,两次被关,最终命丧于此。

关押亨利六世的爱德华四世的两个儿子也曾关押于此,最终下落不明。

亨利八世的妻子安妮·博林是这里的第一位往后,亨利八世曾经为与她结婚脱离罗马天主教会,但又因为她没有生儿子迅速厌弃她,指控她私通,最终处死她。

女王伊丽莎白的情人埃塞克斯伯爵被女王亲手送来这里,因为他政治上的无能、经济上的失败、性格上的放肆冲动,以及率人发动叛乱,他最终被处死。

不仅是英国,纳粹德国曾经的二号人物鲁道夫·赫斯也曾被秘密关押于此,至于为什么会关押,英国一直没有公布档案。


欧洲最古老、最显赫的家族——哈布斯堡家族,从1273年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第一任皇帝,1438年开始世袭,延续上千年。这个家族维持地位靠联姻,上台是各方势力博弈的结果,为保持血统高贵选择近亲结婚,最终尝到近亲结婚的恶果——疯癫和畸形的历史,于18世纪失去西班牙国王宝座开始逐渐衰落。


英国在我们眼里是一个整体,但其实英国这个概念往往和英格兰、大不列颠、爱尔兰、苏格兰等等概念相混淆,它们分别是什么关系呢?

现代英国包括大不列颠(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组成)和北爱尔兰。英格兰人口最多(83.9%),经常被用来指代英国。但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人的祖先是凯尔特人,英格兰人的祖先是日耳曼人中的一支。它们之前是平起平坐的,后来英格兰征服过其他独立王国,但也不具备压倒性优势,所以其他几个地方不喜欢英格兰,而且不喜欢被称为英格兰人,最好叫他们大不列颠人(British)。


为什么西班牙殖民者仅用几百人就征服了数千万人的美洲,难道真的是因为他们愚昧而落后?

并非如此,美洲文明同样强大,他们或许落后,但绝不愚昧。原因大致如下:

1,殖民者的技术和武器优势,火枪和火炮带来的战力加持;

2,美洲在进行内战和皇权争夺,被皇权征服的部落并不服气,转而帮助殖民者进攻美洲;

3,殖民者将天花带到美洲,殖民者本身已经具备免疫力,但美洲没有。接近九成的美洲印第安人死于欧洲人带来的瘟疫。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赵越《历史不忍细看》上:真相没那么简单,也没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