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道家思想49


守清

段落一

原文:文子曰:人受气于天者,耳目之于声色也,鼻口之于芳臭也,肌肤之于寒温也,其情一也。或以死,或以生,或为君子,或为小人,所以为制者异。神者智之渊也,神清则智明,智者心之府也,智公则心平。人莫鉴于流潦而鉴于澄水,以其清且静也,故神清意平乃能形物之情,故用之者必假于不用者。夫鑑明者则尘垢不污也,神清者嗜欲不误也。故心有所至,则神慨然在之,反之于虚,则消躁藏息矣,此圣人之遊也。故治天下者,必达性命之情而后可也。

注释:文子认为:人从天地、父母禀受血气诞生于世,耳目是用来感受声色的,鼻口是用来感受芳臭的,肌肤是用来感受寒暑变化的,这些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能够被人所感受,于是就产生了人的七情六欲,而这些内外部感受所引起的情绪变化是一致的。虽然人的感受类似,但是最后有的人因此而生,有的人因此而死,有的人因此而成为君子,有的人因此而成为小人,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本性随外物变化而产生的影响和结果不同,而且更因个人修养的不同导致应对方法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人的神志是一个人智慧的源泉,神志清醒则智慧通达可靠,人的智慧是决定一个人内心能否循道、明理、理好憎、辨善恶的力量,如果智慧公正严明,那么心性、情绪、欲望就容易做到平和。人照镜子不是对着流水而是依赖于平静的清水,因为平静的清水可以照见清楚的人影,所以一个人的神志清醒,心意平和,就可以清楚全面的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因此经常运动变化的事物要用保持静止的事物来进行对比,从而了解运动事物的真正的变化。所以用于自照的内心之镜澄明的人,就可以做到使镜子一尘不染,神志清醒的人可以做到嗜欲适度而不过分,从而保持心神的清静平和状态。所以如果心里的状况起了变化,那么神志一定会随之做出反应,只要能够返归清静无为的状态,就可以消除躁动,调理气息而回归清静,这就是圣人的游戏人生的方法吧。所以治理天下的君王,一定要调理好自己的性命之情使之至平至和,那么天下就可以治理好了。

有言:守清,至平,至和,清静无为。

守清者,理性调情使之平易,清心寡欲可致也。神清者智明,智明则公,公则心平,心平气和则嗜欲合宜,情不过分则欲望可足,性不极端则知止能返,知止、知足,君子为之,生生之道也。不能守清者,情绪动荡,心性极端,于是任性情而嗜欲无度,肆意妄为而不知返,不知止、不知足,小人为之,就死之途也。人之所取法于天地者,欲其恒久之道也,若夫癫狂乱性,不可理喻者,譬如“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也,其可恒久者乎!

是故守清者,心静而能返归清静无为之境,不染于外也。守清则心静,心静则情欲定,情欲定则意安,意安则虑平,虑平则处事公,公则至平,至和,物我一也。心积静而公平则意诚,意诚则精神专注,精神专注则神明,心诚神明乃可以精诚,以精诚之心,本清静无为之法,明君子修其心,志于道,厚其德,可恒常也。

故恒而守清,能达于清静无为之境者,若心有所至,则神慨然在之,心神相照,志意相通,所谓本精诚之心,行天下达道,圣人之遊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子道家思想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