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ga不是doing,更多是being

前几天在阿斯汤加瑜伽之路公众号上看到一句话:
Yoga is not about doing, it's about being.

我一直印象深刻。它甚至让我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练习面貌。

我猛然意识到,瑜伽练习的障碍,除了懒惰,还有「过度练习」。过度自律也是失衡的一种。

于是,我想到了自己。

每天强迫自己5点50起来,起晚了几分钟就会自责,哪怕那时候起来眼睛是多么的惺忪;为了这个,从来不定闹钟、靠生物钟自然醒的我还专门设了闹钟。在这么早被闹钟叫起来,有时真的有点难受。

而到了垫子上时,其实更多的期待和目的是消耗点热量。keep fit嘛,不保持点锻炼量,怎么算得上有效练习呢?所以,每天的练习必须至少要做到船式,哪怕其中有几个体式做得不到位,哪怕是因做得过快而导致肌肉不恰当的疼痛,哪怕今天的呼吸不太顺畅,也要「勇往直前」,不完成动作死不休。

记得以前上mysore晨练课时,老师说过她每天习练完阿斯汤加,整个人都是十分轻盈通畅的——啊,说实话,我自己练了6个月,出现这种情况十分少,多数都是带着点肌肉的酸胀不适,甚至可以说是疲惫的身体走下垫子的,伴随着身体不适的还有内心的疲倦与恐惧。

但再累也要做啊!为什么?因为希望keep fit,希望保持肌肉力量啊!每天不「消耗点热量」,就不舒服,总觉得肉在蹭蹭长。是啊,自己是不敢偷懒,每天准时踏上垫子,但似乎背后的意图有点变形了。瑜伽呢?瑜伽在哪?更多的,似乎是执着、是内心深处的不安和焦虑。但这些执着、焦虑、不安,不正是瑜伽所要消除的吗?

是啊,「瑜伽」不是动词,是一个形容词,是对一种状态的描述。每天的asana体式练习,那只是表面,只是这种状态的载体之一,只是通往这种状态的路。

要达到瑜伽状态,不一定非得要一整串的序列,不一定非得要90分钟酣畅淋漓的练习,有时候,20分钟的冥想也可以是一次极好的练习。只要我们能平稳呼吸,让心安分地放在当下,静静地觉察此时此刻的一切,察觉自己的情绪、想法但又不受其扰,就是「瑜伽」了。

所以,我决定改变。

不再定闹钟,强迫自己5:50起床,重新回归到根据生物钟起来,听从身体在此时此刻的感觉。

不再强求自己一定要做到船式,而是把关注点放在呼吸上,尤其是当负面情绪蜂拥而上时。

实际上,当作出这种看似十分佛系的调整时,不用说,思维肯定是会抗拒的,脑海中肯定会有无数的声音谴责自己
「喂喂喂,你这样怎么可以,你这是在偷懒你知道吗?」
「不做一个完整的序列算是练习吗?再不练你的肌肉就没了!看看你松弛的肌肉!」
「看看那个体式你做得有多糟糕,你都练了大半年了还是这个样子,唉」
……
看出来了,原来以前的练习,大部分就是受这种声音的驱使。

只是,这种驱使下锻造出来的「自律」,是畸形的自律,是建立在缺乏自我认同感基础上的自律,这种所谓的「自律」,本质上是恐惧!由恐惧推动的自律,就算你能练到阿汤第三序列,也永远是个asanaer(体式者),而不是yogi。

为什么会有这种几乎占据了整个大脑的声音呢?这和外部环境很有关系。在现代社会,一切都追求快、完美,除了头脑要跟上,body shape也不能落下;接受应试教育长大的我们,潜意识中也会有一种竞争意识,一旦不够别人好,心中就会恐惧。所以,要是练习没跟上、体式做不好、数量做不够、身体不够fit,这不是和大众所推崇的相违背吗?还怎么在社会、在众人面前光辉地走下去?

从这个角度说,真正的瑜伽,是「反竞争」「反社会」的。瑜伽仕追求的自律,也并不是社会所认为的那个「自律」。这种自律,有时在表面看来甚至会像在「偷懒」,例如安静地坐着冥想,不做体式练习,什么都没干。

所以更准确地,瑜伽里面,区分「偷懒」和「自律」的,不是doing了什么,而是being什么——内心being在一个平静的状态,being在当下,being一个观察自己的旁观者,being一个接纳自己和周遭一切的包容者,那么,在这种状态下做出的体式,就是自律,即使这个体式有多么简单。这种自律,是出于宁静,出于纯粹的爱,根本不需要意志力去维持。这种基础下的每日体式练习,才是真正的瑜伽。

瑜伽,不是体式,它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对待生活的充满爱的态度。

这种态度,如水一般,柔软却又坚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Yoga不是doing,更多是be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