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不会发生在,不相信爱情的两个人身上。”

图片来源:堆糖网

1.

昨晚,看学院一年一度的话剧节表演,主题为“啊,爱情”,整整三个小时,五幕关于爱情的话剧。

帷幕将至之时,我转头问同去的一位女生,你相信爱情嘛。

她问我,你相信嘛。

我回答说,如果不相信爱情,那好像做人就没有什么意思。我想,可能爱情,就是一种信仰。不管它是否真实地存在,至少你相信它,比不相信来得好一些。

我们在台下说这些话时,所有表演已经结束,台上一片热闹,老黄(话剧社的创始老师)站在舞台上,和大家分享关于爱情这个话题的回忆。

他是相信爱情的。他认为,爱情是一种价值信仰。只有你相信了,才会有;因为爱情,不会发生在,不相信爱情的两个人身上。

显然,他是持有一种非常乐观的态度;也许正是因为类似很多价值观念的继承,比如信任、初心、梦想、爱情等,使得他在这所学校长年是备受学生极力尊崇以及喜爱的一位老师。

当天晚上的话剧节,还有远在各个城市的已经工作的毕业生特意赶回母校,为了赶这一场话剧。

我记得,去年的话剧节,也是这样的。已经毕业的学子,把一年一度的话剧节当做一次庆典,他们会不远万里,不辞辛劳的赶回来。

那时候,我还和一位同去的男生说,好久都没有看到这么直率、真诚的老师了。

今年,也是亦然;不一样的是,今年我们专业同学,特地上了老黄的戏剧课,两周一次,每次将近四个小时,每次看一部话剧,再集体讨论。

在这个接触与交流的过程中,我似乎慢慢明白,为什么这位老师在学校以及他的话剧社能够吸引那么多的学生。

因为在这个多元价值观的社会,很多传统的价值信仰都被人们质疑、瓦解、抛弃;而在老黄身上,在他一手创办的三十年的话剧社里,传统的、美好的价值理念被得以秉持与发扬,以老黄独有的方式,守护着一代又一代学生。

2.

说到“爱情”这个话题,不久前的话剧课上,老黄给我们看了赖声川的话剧《十三角关系》,围绕都市三角关系深入探索现代男女在人与人的猜忌、玩弄权谋、变化身份中寻找爱的故事。

人物设置很简单,两个女人,一位是知名电台女主持人,一位是财经女强人;在光鲜亮丽的社会身份之外,一位是妻子,一位是情人;男主,是在政府工作的立法委员;除此之外,他给自己标榜的身份依次是,一家之主、一位丈夫、一位父亲、以及一个情妇的男人。

剧中很可笑的一点是,在妻子发现自己的丈夫有外遇之后,采取的方式是跑去向情妇学习如何重新讨得丈夫的欢心。

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情妇在两个人之间的左右逢源以及迎合,好像什么话从她嘴里出来都可以变通得顺。让人感觉,这个人已经没有了灵魂,更没有所谓的爱。

但在剧幕最后,才发觉,这种处处可以圆通的人,其实内心才是最空虚无助的。

话剧里还有两个特别精心设置的人物:阿公和安琪。

这两个人都全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前者全身心地去爱,后者渴望被爱与施爱。

前者的爱带着绝望,所以把自己蜷缩在小阁楼的植物世界中,一直到最后转化为一株仙人掌。

后者的爱几乎带着盲目的希望,渴望将自己的爱传达给生养自己的父母,以完成来到人世的使命,但到最后,也未能如愿。

剧目到结尾,这对夫妻以及情人都没有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真正的爱。我是这样认为的。

3.

交流分析的环节,记得自己说,在这幕剧中,最大的一个感受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是同时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的。

否则,无论和谁相处,无论怎样频繁地更换亲密对象,依旧无法找到内心的那种平和以及期望的爱情。

说这话时,还想起了最近自己看到的两句话,一句是阿尔伯特·加缪的,一句是拉罗什富科的。

阿尔伯特·加缪说,我们爱上别人是因为从外部看,他们是那么完整如一,肉体是完整的,情感是“统一”的,而我们主观感觉自己是那样的涣散和迷惘。我们缺乏思路清晰的表述能力、稳定的个性、坚定过的方向、明确的主旨,因而幻想他人具备这些品质。

而拉罗什富科写过这样一句格言:“如果没有听说过爱情,有些人永远不会坠入情网。”

当在课堂上引用这两句话时,我才发觉,自己好像是在解构爱情,而不是选择相信。

轮到一位前不久结束了长达四年的恋爱关系的同学交流时,我发现,他的话语里也是解构性的思维。

也就是说,我们这代年轻人,很多都开始不相信爱情,虽然并不是直言,但话语里已然出现这种思维逻辑。

在那堂课的结尾,我在自己的笔记上,记下这么一句话: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解构,特别是在当下社会。

4.

昨晚和同去的女同学从剧场出来时,我们都感叹,把爱一个人当成生活的全部,真的是太辛苦了。

我们两对待感情这件事上,如今竟出奇的相似,不再看关于爱情的电影,不听有歌词的关于恋爱的歌曲,只听无歌词的纯音乐或者伴奏。

甚至在偶然遇见播放爱情歌曲的商店,都会选择赶紧离开。

因为不是所有人的爱情都能够成真,也不是所有在感情里面的付出都能够得到同等的回应。

没有期待中的回应,必然导致失望以及无法释怀的落寞。

甚至更无法释怀以及相信的是,也许所谓的寻寻觅觅的爱情,不过是某个个体作为一个人,并不是完整的,所以才通过寻找另一个人的方式,来填补自己的缺洞。

但这一点,很多人是无法接受的。

选择只把爱情当做生命中的一个部分,因为除了它,还有友情、亲情、工作、生活;这样处世的一个人,也许在感情问题上,会显得更加洒脱与从容。

因为到最后,能够长伴的,只有自己一个人。

这样说,不是在解构或质疑爱情,也不是盲目地一腔热血地相信。而是在保有一份关于爱情的信仰之上,选择一种中性的生活态度,是刚刚好的模样。

在有生之年,要学会爱一个人,更要学会爱自己,学习独自一人也能好好生活。

无论爱情到来与否,拥有与否,学会和自己相处,才是一个人的生命中最大的课程。

“友情之上,恋人未满”这句话不仅仅形容男女之间,其实也可以形容一个人自处的状态,保有一种冷静自洽的眼光、一种圆融自爱的姿态。

不过满,也不张扬,刚刚好的程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情,不会发生在,不相信爱情的两个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