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你跑“偏”了吗?

     

        这是个随时随地可以获得补充信息的好时代。在这个主流言论、人际交往,处处讲并强调沟通、家庭教育“长情=陪伴”、反对不闻不问、冷漠教育的当下,我们能有机会爬格子跨界学习接触到很多超出自己经验认知范围领域的东西。但是同时我们也更容易忽略自身对问题、事物该报以思考的重要性。身为成年人、家长能否清醒客观的认识自己和孩子就更显弥足珍贵了!

        身边会有很多家长,总把自己的孩子视作最特别、聪慧、有才华的佼佼者看待,要什么都尽量满足,并且“得来全不费工夫”。我们得承认这是人的天性。自己孩子的一切优点皆可被无限放大来看!短期、孩子家长皆大欢喜。实际是家长不自觉地将自己内心向往的理想自己及状态移情、投射在孩子身上。这确实是一种便捷又有宜的心灵慰籍方式,人本身就一直是需要某些精神希望来作为生活动力驱使的高级动物。这种主观认识的普遍存在有它积极的影响,主要在于:对孩子而言、可以产生更多心理上对父母的依恋、促进加固亲子亲密关系;促使父母产生更浓的责任义务、从而创造更好条件扶养孩子成年;其次还能更多去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被认同感;再有、成年人内心同时也将得到对自身DNA“特异”的迷恋、认同感;成年人还可从中获得对未来家庭、人生,达成美好愿景的心理慰籍。

        这样看起来,好处确实多多呢!但是遵循凡事总是包含两面性的定律。这种主观认识的弊端也不容小觑!这种弊端最致命的地方是它会营造出一种被过份溺爱包裹萦绕的假象,容易让孩子分不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致使一大部分人成年后不能更轻松、自洽地接纳自己,困顿消磨于烦恼之中!

      我们都清楚偏爱子女是世间父母的“通病”。既然是偏爱就很难做到客观现实的观察与对待。于是常见的现象是父母掌控欲爆值,一门心思谋划着自己以为的孩子的人生蓝图。突然一天发觉一直被自己视作哪哪都优秀的孩子不知从何时起突然就叛逆起来,作为父母一方特别不能理解孩子是怎么一回事;而那个从小一直被父母视若重宝的孩子也不能理解父母到底从何时起对自己越来越各种不快、各种批评、失望;各种不和谐与碰撞甚至到彼此不愿再搭理对方……类似的故事就这样一遍遍上演着。当然也并不排除有一少部分优秀的父母能够较冷静客观的看待自己的孩子,彼此尊重对方感受,听得见不同声音。并从小培养孩子平等、客观、辨证思考问题的综合能力。

      有人说三十岁以前的人生是父母给的。这句话在一定层面上也印证了三十岁之前,人处在人生相对陌生的阶段。一个人心性上的骄傲、健康、自信、习惯……很多确实来自父母从小给予的宠爱、培养。尽管这里存在很多盲目性的溺爱。运气好比更高纬度的玄幻东西,何时来何时去我们在这一维度上很难知悉把控。所以此处除却运气说不提,一个人在而立之年后,经过社会实锤的爆锤、啐口水,甚至滑落入谷底时、是否可以再回弹?一个人内在的优秀品质、自信、笃定、坚韧……客观呈现给自己、或在社会层面的作为、成就都将由自己的逆商高低所决定!而构成一个人逆商坚韧弹簧属性的又恰恰是从小到大来自父母言传身教、自身独立思考方式、处事待人待己经验的总和!

                                  ———2020-9-11随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孩子!你跑“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