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来了,谈谈散寒发汗的事

这几天寒流接连来袭,看新闻,全国很多地方都下了雪,所以,我就给大家讲讲散寒解表的问题吧!

在中医治病的方法里,大致有八种方法,是: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其中汗法为第一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和营卫、发汗祛邪,以解除表邪的治法,所以又称解表法,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云:“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在临床实践中,汗法有散寒、退热、透疹、消水肿、祛风湿等作用。汗法分辛温发汗和辛凉发汗两大类。感受寒邪者用辛温发汗,感受热邪者用辛凉发汗。今天,我们还是谈论受寒的发汗法。

在受寒的时候,身体强壮之人,身体会反抗激烈,张仲景用麻黄汤这样的直接发汗方法来调理,因为身体正气充足,寒邪可以一汗而去。

image

而对于身体正气不足,防卫较弱之人,张仲景则用另外一个思路,就是桂枝汤的思路,这是我们要着重学习的,因为现代人,哪有几个身体那么壮实的呢?

让我们来看看《伤寒论》桂枝汤的原文: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这里面,我们要关注“阳浮阴弱”四个字,这是张仲景描述此种情况的核心。其中,阴弱是很关键的,因为阴弱,阳气不得收敛,所以才阳浮。

这个桂枝汤,不过五味药,为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这个方子里面,桂枝与芍药的量是一样的,可是,如果把芍药的量增加一倍,加上饴糖,就变成了补脾的小建中汤,在《辅行诀》里,这个方子叫建中补脾汤,另外加上了牛肉。

在小建中汤里,芍药量大,可以敛肝柔肝,肝柔则脾土得舒,所以,柔肝敛阴,以安脾土,这是此方的一个重要的思路。

因此在因为情绪不好引起的脾胃问题时,我们用小建中汤,往往效果不错,原因就在这里。

所以在桂枝汤证的病机描述里,张仲景就用了四个字“阳浮阴弱”,您觉得这“阴弱”二字是白白写上的吗?医圣考虑得是非常仔细的。

而桂枝汤与小建中汤之不同,就在于外邪当前,所以,桂枝与芍药等量,突出桂枝的通行径路的作用。

方子里面的生姜和大枣,是用来调和脾胃的,炙甘草也是作用于中焦。

那么,大家会问,一个散外寒的方子,那么重视脾胃干什么?而且这基本是一个调理中焦之阴阳的方子啊?

这就是医圣高明的地方,他知道这种体质的人,正气不足,营卫不和,所以,此时要先调理正气,然后让身体自己抗邪外出。

image

所以,在喝了桂枝汤以后,要“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zhí)微似有汗者益佳。”

各位,在这里,张仲景特别强调,要喝点粥,这是干嘛的呢?这是滋补胃气,因为“阴弱”,所以用粥汁来补助胃阴,以为汗源。如果脾胃虚弱,则无法发汗,正如《素问·评热病论》说:“人之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

然后,张仲景告诉大家,要让身体微微出汗,不要大汗淋漓的。

这种补足脾胃,使得人体正气恢复,微微出汗,就是治疗外感病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叫“正汗”

对于身体虚弱之人,在感受外寒的时候,只有发出“正汗”,外寒才能清除,身体才能恢复。老一辈著名中医专家李士懋(mào)先生认为:

“所云之微似有汗、遍身皆见、持续不断、汗出而脉静身凉这四项标准,就是正汗的标准。若大汗、局部出汗、阵汗、汗出而脉不静身不凉,即为邪汗。”

我之前没有给大家介绍过正汗的知识,因为我一直觉得它太专业了,不过看到很多朋友不了解,所以这里讲一下。

正汗,一定是身体正气来复,营卫之气开始重新正常运行,气血通畅,才会出的汗,这汗绝对不是强迫身体发出来的,而是正气充足的自然表现,要达成正常的出汗,需要四个条件——阴充、阳足、脾胃和、经络通畅。

所以,我总是强调,发汗不是目的,也不是真的有什么邪气会随着汗液的排出而流出体外,如果真的是邪气随着汗液流出,那桂枝汤证的患者,患病的症状之一就是自汗,稍微一运动,自汗更多,邪气早该流干净啦!

正汗,只是一个标志,标志着身体正气充足了:阴津补充上了,阳气充足了,脾胃生机恢复了,经络开始通畅啦!这个时候,因为身体已经很久没有正常运行了,一旦正常运行,会发出微微的“正汗”,这只是标志着正气回来了。此时,身体的正气,会将寒邪祛除。

所以,当体虚之人感受寒邪的时候,针对患者虚损的情况,滋阴、温阳、调脾胃、通经络,有针对性地令患者正气恢复,皆可以散寒发汗。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则可以登堂入室了。

温阳散寒我们都容易理解,您说滋阴能不能散寒?

刚开始大家一听会糊涂,明白了里面的道理,我们会知道,对于阴津不足之人,身体无力抗邪,滋阴就可以散寒啊!否则桂枝汤里面为何用芍药?

那补脾呢?通经络呢?当然也可以散寒了。

这些都是古人常用的方法,前几天,我说受寒的第一时间,可以喝温热的山药水,能够散寒,今天,我随便给大家聊一个医案,让我们来看看,连补脾的人参、白术都可以散寒发汗呢!

医 案

这个医案,是明末清初的吕留良的。

提起此人,在当年是名声卓著,著名的反清复明的人士,真的组织队伍抗清打仗的,同时,也是学问大家,清初朝廷征召,他拒绝并归乡隐居,当时弟子众多。他去世后,曾经被清廷开棺戮尸,家人全部被砍头,是清初著名的文字狱案。后来,他的孙女,叫吕四娘,在民间传说里,这位吕四娘把雍正给杀了,为家族报仇。但是这个应该是传说了,不过也可见他家的名气之大。

过去的文人,多数懂得医术,而且这位吕留良医术很高,还写了一本书,叫《东庄医案》。里面,记载了他看病的这样一个病例。

当时,有一位叫沈凝芝的先生,他的妾“病伤寒”,感受寒邪。高烧,请来医生,以发汗疏散之法治之,结果病越来越重,估计当时用的,也是麻黄一类的发汗药,结果是“神情昏愦,不寐”。

image

沈凝芝遂请吕留良来治疗。吕留良说,这是外感,不必担心,“然起于劳倦,不当重虚其虚”,意思是:但是因为劳倦引起的正气不足,如果在正气不足的时候发汗疏散,会使得虚弱的身体更加虚弱。那么此时该怎么办呢?他就开了人参、白术等补脾补气之药,结果,患者居然立刻出汗,“神情顿清”。

然后,吕留良用地黄饮子,结果患者大便也通畅了,开始熟睡。此时,只有一点虚热尚在,于是在方子里面又加了炙甘草一味药,仅仅一钱,热即退去。

当时看到的人,都觉得非常奇怪,觉得怎么可以用人参、白术来发汗散寒呢?“此等治感症法,在病家未有不以用补为嫌,旁观未有不以用补为异,即令庸医见之,亦未有不骇然吐舌者。”他说患者家属和旁观者,都觉得奇怪,而那些庸医,都会骇然吐舌,觉得非常诧异。

其实,这就是先调补中焦,令脾胃之气恢复,而脾胃之气壮旺,则营卫之气自然有力,经络通畅,自然汗出。这样,身体才会驱邪外出。

所以吕留良说:“其中有妙义焉:盖感症而起于劳倦,则非助正无以托邪也。”这话的意思是,外感受寒是因为虚弱引起的,此时不补正气,则凭什么来祛除邪气呢?“彼惟不知此义,故妄骇以为奇耳”。

这样的医案,在古代医案中,比比皆是,我只是随意想到一例,给大家整理了一下。现代之人,正气不足者比比皆是,因此,麻黄汤证讲的可能不必那么多,而桂枝汤的扶正驱邪的思想,实在是应该我们多多了解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寒流来了,谈谈散寒发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