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3

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其中,通知要求大幅减少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小学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学校和班级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等其他各类考试。

对于周考月考大家已经非常反感且已经理解取消的意义,但对于单元考试,非议的较多,一些家长表示,“平时家长主要是通过考试来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如果一学期只考一次期末考,我们就无法了解孩子每个单元哪些需要补缺补漏。”老师更说同样的问题“如何了解学生对于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取消单元考,家长焦虑,老师们也急躁。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学习新样态:

1、家长自行购买试卷,在家里自测组织孩子自测。这样情况家庭如果孩子自觉自愿还行,没有做好孩子的工作,孩子不是自觉自愿,一定鸡飞狗跳般。

2.一些学校采取“变脸”“老酒换新瓶”“擦边球”式,称之为“阶段测性评价”,也不能改变考试的性质。教育部的要求就是减少考试,不少学校把月考不再叫月考,改为叫素养评价,由口算能力测试、计算能力测试、英语单词百次测、阅读能力检测等各种测试取而代之,他依然是考试。不仅仅没有减少考试次数,反而增多了项目和次数,一定是加重了学生负担。

3.将单元考试改成单元随堂练习。练习是需要的,是允许的,课堂和课后作业都是必要的,把考试改成随堂的练习是没有问题的。前提是这种方式,一定不能出现分数评价,不能全年级统一集中时间进行练习,也不能把成绩进行汇总,并作为表扬和批评的依据,作为告诉家长或作为家长会反馈的依据。只要是个练习,采取等级评价,通过分析学生对错作为学情分析的方法,是没有问题的。

学情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方式,为什么学校和老师对作业、考试如此执着,就是对于考试的功能没有充分的理解透彻,还是教学理念上的问题。单元阶段性的综合练习,是一个阶段的过程性的总结,对于学生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于老师了解学情是有意义的在教学的模式设计中,我们提出的“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除了评价要融入教学过程外,还有常做的阶段性的评价,都是教学的手段,但是这个评价一定是了解学情,是学生自觉主动的过程,不能加重学生的负担。

我们要改变教育的观念,不可随意换个名目继续组织考试,要把过去的检测、甄别、评价功能的单元考试,弱化为简单的随堂练习,不要有双重角色扮演,不要有“擦边球”思维,让“双减”真正落地,让教育成为真正的教育,营造我们教育良好生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