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自己的山——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有感

      抚摸着书的封面,看着封面上的画面:一支铅笔背景里,一个长发女孩站在山峰上,迎着风凝望着远方,远方一群鸟儿在飞翔,在自由飞翔,女孩在羡慕飞翔的鸟儿,还是在想象自己的远方,任由我们每个读者想象吧。反复叨念着题目——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注视着画面,想象着故事也应如这景象般充满诗意,充满遐想。

      然而,走进书里,走进故事,得到的是完全不同于想象的答案。作者塔拉,和我是同龄人,也就意味着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年代,她又出生在美国,发达国家,本该是很现代很前卫的生活吧,但是故事却是这样的:她,17岁前从未上过学,跟着父母生活在山里,生活在父亲“创造”的与世隔绝的废料场里。她的父母有七个孩子,但父亲不要求他们上学;他们一家人也从没去过医院看过病,即使有家人受伤严重,危及生命,也只用母亲自制的草药医治;小的时候在山里玩耍打闹,长大后跟着父亲在废料场打零工,为父亲认为的末日降临做准备,储藏物资,父亲用专制和暴力控制着妻子和孩子们。

      沉浸在塔拉的成长故事里,我不禁感叹: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竟还有如此封闭的家庭,有如此另类的父亲。塔拉就是在如此“恶劣”的家境中长大的,即使十七岁时考进大学,离开家,童年的经历仍印在心底,刻在骨子里。但,塔拉选择了改变,把往事中的她封存在了镜子里,做出了全新的自我选择。就像塔拉自己所说“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她自己却称之为“教育”。相信,走进书中的我们都沉浸在塔拉家的故事里了,其实某种意义上我们是沉浸在了塔拉的“教育”改变中了。塔拉的自我“教育”过程教育了我们,惊醒了我们。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家庭中,无论优越还是贫寒,原生家庭是我们身体和心理的“发源地”,所以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承认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是终身的,是磨灭不掉的。那么,我们需要认命吗?我们只能被束缚在原生家庭的影子里吗?《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塔拉用真实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当我们长大成人,有生存能力的时候,我们当像鸟飞往属于我们自己的山,在蜕变中改变自己,在改变中成就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努力飞向自己的山。

你可能感兴趣的:(飞向自己的山——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