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的味道》读书笔记序第1-4

《作文课的味道》读书笔记序第1-4

《序学问深处是性情》梳理感悟

1.做个好农民其实不易,需要通晓时令节气,了解农作物习性,听得懂布谷鸟的叫声,看得懂天气阴晴,懂得依时而为、顺性而施。

【作为农民,什么都要会,什么都要懂得,懂得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懂得农时与物候的关系,这很多时候来源于实践。而作为教师亦是如此,需要懂得学生学习成长的规律,懂得学生学习各个阶段的喜好,懂得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爱上学习,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实践——反思——实践。】

2.师父如农民般质朴,这份质朴中带着些倔强。他认为语文应以本色、自然的面目示人。在语文教育这块土地上,他就像个朴实本分的老农,执著倔强地守护着自己的园子。

【本色语文,以最初的原生态呈现出来,不要那些花里胡哨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变成真正的语文课。正如“真语文”王旭明所说语文课要充分践行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双线统一”的原则,让语文教学回归朴素原生的形态,能够真正接近语文教学本质,真正回归语文教学原点。】

3.语文是农业,用太多化肥不好。

【语文教学不要用力过猛,要一点一滴渗透,讲究一课一得,不可贪多。这也想教,那也想教,那么整节课只会是东一个坑,西一个坑,到处都是坑坑洼洼,而学生则是模模糊糊不知真正学到什么。】


4.本色语文就像农民种地,要在自己的地里种自己的庄稼,不要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语文课不要一味地模仿别人,学习别人。模仿学习的前提是坚守自我,要有自己的主见。要学会试着自我创新,开垦出属于自己的一片田地。】

5.在种菜中喜欢种菜,在种菜中学会种菜。

【教学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教学要有序列化,不要超前。要在该做的时候去做,依学生的学情和认知规律去教,不要拔苗助长。】

6.师父不玩空洞的概念,不作无意义的理论建构,而始终匍匐于大地,以最原始的方式躬耕于田野,坚持自己的行动研究。

【语文教师要在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勇于实践,要善于坚持。学习名家,以名家为榜样,汲取力量,获得新生。】

7.带着作文的种子进课堂,主张作文教学应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正如农夫耕作,选好一粒种子,播进土壤,给它合适的养料后,还在关注着它的萌芽破土,直至长成主干、展开分枝、生出绿叶。

【种子,可以是贯穿整堂课的知识点训练,可以是引出写作训练的银子,可以是学生的习作,可以是某一个故事,可以是教师的下水文,可以是社会时事……作文的种子就是作文教学的原生长点,创造情境,教师要善于挑选能带动整节课的种子。让种子能在课堂上扎根、发芽、茁壮成长。】

8.好的教学生长点就像一粒好“种子”,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生长性与操作性的统一,是开放的、有生机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和表达欲望。

【教学生长点是教学训练的分层步骤之一,是某一知识点的传授,是引发教学的分支点。教学生长点,能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挑选教学生长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让学生学到应有的知识,又能让学生在思想情感上有所熏陶。】

9.师父在教学中很善于创设情境或设置矛盾,为学生提供一个“写作场”。

【“写作场”:写作教学中形成的、一种能有效促进学生写作的区域文化氛围。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留心生活,从生活中或者学生班级之间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写作场。】

10师父的课堂语言亲切自然,似与学生聊天,使学生不知不觉受到感染、熏陶。

【教师的亲切态度,轻松的语言,会给学生创造一个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会慢慢的释放自我,畅所欲言,言由心生,激情写作。】

11.好的农夫不会将优质的种子私藏起来,而是会拿出来与人分享。

【教师要善于用心发现生活,一切皆可拿来运用。善于用心思考,相同的课上出不同的味道。不怕被模仿,不怕被超越,就怕不行动。】

12.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独行快,众行远。这就如同现在的我们岳喜红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大家抱团共读共写共研,抱团成长。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优秀的团队,正如同“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当我们处在优秀的团队中,受其熏陶,慢慢成长。】


把语文教学作为自己所爱的事,坚持下去,爱我所爱,以语文为根,扎根生长,仰望星空。


你可能感兴趣的:(《作文课的味道》读书笔记序第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