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预习作业·《缔造完美教室》课程】
播下一颗种成就一人生
——朝阳班入学课程之《每一个都是主人》
提交人201306蒋铭国[email protected]江西省乐平市第十一小学
课程设计理念:
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处对象相亲是这样,陌生人见面是这样,学生读书新入班级也是这样。小学、初中也好,高中也罢,作为起始年级,学生入学非常重要,甚至可以影响孩子的几年时间里的成长,更为夸张地说,可以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除了起始年级,孩子中途转班,来到一个新的班级,班级文化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有些学校由于转班生较多,为了方便管理,或者说为了简化工作,将所有新转进学生放在同一个新建的班级,这是常有的事。这样一来就产生了非起始年级的新班级。
这样的班级,学生来自于四面八方,又由于新来乍到,要想让学生快速建立班级意识,融入到新的班集体之中,需要班主任用心组织与经营。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有必要开设一系列的课程。这一系列的课程我们可以称之为入学课程。
既然是课程就需要体系化,内涵化,而且便于开展与落实。作为一个优秀的班级,要想丰富内涵,提升文化,首先需要班级名,然后可以有班级口号,班徽,班旗,以及班主任对孩子们的班级寄语。为了使学生具有极强的班级集体意识,可以设法将每一位学生纳入到班级管理当中的管理者,使学生们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也是班级里的主人,形成“班级是我家,人人都爱她”的共识。
具体实施:
班级文化建设班会课
在班会课上,组织孩子们讨论,自行设计,最后定下有关班级文化的集体名称和符号。
班级名:朝阳班
班徽:向日葵,沐浴在朝阳下
班旗:蓝旗配向日葵
班级口号:我如朝阳,朝阳如我
班主任寄语:这里是朝阳升起的地方,这里是走向世界的起点。
班级印章:中心是班徽,周围是49个五角星。
班级人员分工竞选班会课
公布班级管理职位,然后举行职位精选大会。竞选结果如下:
班长:余超颖
副班长:吴林峰
劳动委员:张晨洋
体育委员:彭新晨
文艺委员:方诗语
生活委员:刘书含
卫生委员:张继成
纪律委员:叶保祥
语文课代表:高雅彤
数学课代表:马廷浩
英语课代表:黄安琪
综合课代表:邵诗雅
图书管理员:蔡文慧
讲桌管理员:张华凯
雨衣管理员:鲍辰伊
绿植管理员:程浩宇
电灯管理员:陈慧欣
钥匙管理员:程嘉杰
卫生角管理员:程俊豪
课桌管理员:程雨萱
门窗管理员:张雅欣
阳光币记录员:康其宇
阳光币统计员:蒋宇凡
阳光币兑换员:汪梓乐
晨读领读员:余明慧
午读领读员:张文华
暮省组织员:钟如莉
眼保健操组织员:韩子谦
课间操领操员:徐珊
小班会组织员:徐来升
教室文化建设
板报文化
墙壁文化
图书角文化
希沃班牌建设
外墙文化
美篇宣传报道
视频宣传报道
学生故事:
张同学,自幼跟着妈妈和外婆生活,主要是由外婆打理。父亲长年在外,不太顾家。于是多年来爸爸妈妈感情不和,终于在张同学读二年级时,爸妈离异。于是张同学自然跟着爸爸,便开始了跟着奶奶生活的日子。
没想到一年下来,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由原来的八十多分降为二三十分。可以想象这里面实在是经历了很多。小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一旦外界环境发生了变化,孩子的变化也就跟随而来。所以孩子的成绩跟爸妈离异有着很强的联系。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跟着奶奶生活,完全改变了生活模式,于是孩子也彻底变了一个人。成绩也就面目全非了。
一年下来,张同学的成绩一落千丈,奶奶甚是着急,于是责令儿子,也就是孩子的爸爸必须把孩子弄到城里读书。这不,这个学期张同学就被安排进城读书了。但经过一年的自由放纵式的放养,张同学已经形成了诸多不良习惯。
张同学平日里满嘴脏话,对同学不够友好,对什么事都是不屑一顾,凡事有我行我素的意味,俨然成为了学生中的一位“不一样”的孩子,要把这样满身坏习惯的孩子教育成与其他孩子一样,实在有些麻烦,也是一件令人纠结的事。
为了帮助张同学尽快与其他同学一样,于是老师尽可能鼓励他,让他处于一种被关注之中,让他更多时间处于兴奋之中,这样才能让她更容易听老师的话,并可以接受与其他孩子同步的教育。除了在课堂上积极鼓励,老师还特意让他担任劳动委员,这样他就有了责任感,并有了一些事需要去做,可以培养他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乐于助人的习惯。
另外一位张姓同学,与他差不多,也是班级一个难管理的孩子,经常与其他孩子闹事。通过了解发现,也是没有与爸爸妈妈一起生活的孩子。所以,我们基本可以认为,习惯不好,成绩不佳的孩子基本都是没有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的孩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留守儿童。事实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问题更多,成为后进生的可能性也更大。
前不久,《家庭教育促进法》发布,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家庭教育促进法》就明确规定,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亲自养育是家长的责任。换句话说,父母陪伴孩子是最大的教育责任,也是最好的教育状态。所以,作为教师,引导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大意义,并努力实现亲自养育孩子。这既是孩子成长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赋予家长的一种责任。
202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