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9日 我又生气了!

今天,我又生气了.......

在记忆中,如果要用一些词语来形容我自己的话,我想有一个特征我一定会比较坦白的放进去---“脾气不好,爱生气”。

小时候,会和父母生气,会和熟识的朋友生气,而且一般生气的力度与辐射面还挺大。记得十几岁的时候,非常挑食,有无数个稀奇古怪的怪癖,不吃青菜,不吃菠菜,不吃豆腐,不吃面条,当然猪肉、猪油更是提都不要提,一概不吃......,现在我也很难想起来,那段时间我都喜欢吃啥,总之一堆东西都不吃。更过分的是,不光自己不吃,家里也不许买,谁买了跟谁急......。记得有一天,正当我在发脾气,为什么家里又买了豆腐,又做了豆腐,等等等等时,我那脾气火爆的爹,拿起刚买回来的豆腐,问我:这豆腐是不是吃了就死了,里面是不是有人下药了?说完,那块豆腐就被我爹愤怒的一整块扔进了垃圾筐,同时甩了一句:以后不吃的,看见全扔垃圾筐!当时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已经忘记了,只记得话赶话,最后我做的一个动作是,把一个盛满饭与菜的碗一起哐当全部扔在了地上,伴随着碗的哐当声,重重的锁上自己房间的门,把音乐声音开到最大,以此来表达我爸的不满与抗议,潜台词:你不是能扔吗?我也扔,不光扔,我还不吃了。后来,只记得最后收场是以我弟跑来喊我收场的,晚上八九点钟,我依然不吃饭、不出门的抗议,于是我爹派我弟来讲和:姐,咱爸说了,你快出来吃饭,你吃饭,他保证不骂你了,也不和你吵了.....

没错,我今天又生气了,脑袋里,无数个“这人怎么这么烦啊!”,“拿着鸡毛当令箭”,“当我是他的丫鬟吗?”,"死胖子,一脸官腔的死胖子!","懒得理你!"........

同时,如果不是同事,如果发脾气不得罪人,如果和人吵架不会让其他人也觉得你很低劣的话,我想,那短短十几分钟,我可能无数个不太客气的话已经跑出去了。当然,前面提到的那一串顾虑,导致最后的结果是,我并没有说出任何不礼貌、不客气的话,取而代之的是,沉默......,我不能吵、还不能不说话吗?但是,这并不代表内心的愤怒就没有了,没错,我的内心依然愤愤不平,只是转为了自己的内心戏而已。二十分钟后,我以另外一种方式相对客观的方式,表达了我的想法,以及建议,事情解决了,最终当然也没有闹到不可开交、或寸土不让的尴尬地步。

此时的我,坐在这里,开始了反思,我为什么会如此生气,”多了一些毫无价值的事情“,”感受到了被轻视“,”这人本来我就不喜欢“,”大周末的,不让人安生,还给我找事.......“,一小时前,无数个让我气的想骂人的理由,在一小时后的此刻看来,”我到底是咋了“,”好像有点可笑!“,”值得吗?“,”这事,心平气和说不行吗?“好像以发脾气的形式,也并不见得能更好得解决这个问题“........

几年前做过的一个优势识别器的测试,测试结果中的一个优势一直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理念Ideation“,记得描述是这样得:”你为理念而痴迷,理念就是概念, 就是对大部分事件最合理得解释.......,会对某一种发现或关联,欣喜不已,与此同时,会理所当然得认为,事情就应该是这样的,并不断的说服自己以及周边人群,就应该是这样的,并对别人也应该认为就是这样的,有一种深深的理所当然就应该是这样的“为什么记得特别清楚,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这句话,和我太像了,当时看到,其实内心是惠心的笑了一下的,因为似乎解释了我的很多行为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某件事一旦想好,我就会非常坚定的认为,这件事就应该是这样,也许还会和别人商量、沟通,但是潜意识里,沟通的目的并非是得到别人的建议或者更好的办法,而是你支持我的想法,这很好,你不支持我想法,反正我认为的就是对的,你不支持我,是你无知,......

对比我所有生气的源泉,似乎无不来源于自己的执念,我认为我想的对的,你怎么就不理解我呢,你这个人做事的出发点有问题,就是本着忽视我,给我制造麻烦的出发点来的。回头想想,为什么我想的就一定是对的呢?也许别人的出发点也仅仅是把自己的需要做的事完成,可能方法和思路和你不一样,但是应该也不是本着给你制造麻烦来的。想到这里,觉得自己有点可笑了,如果每一个人令我不开心的事或者人,对方都是本着以让我不开心,忽视我为发心来做的,似乎未免别人把自己活得也太累了,而我也未免太拿自己当回事了。更多的可能是,方法与思路可能不同,而导致我感觉到自己被为难了,感觉到自己被轻视了,于是内心的怒火腾腾升起。

写到这里,我已基本没有什么脾气了,内心也从愤怒变得异常平静与愉悦,对自己也有了一些嘲讽,似乎有点可笑,很多事情可能没你想的那么复杂,这世界上,也许有和你不一样的人,有你不喜欢的人,但未必人人都有空或有这个心思在做某件事之前想想,我能怎样为难别人怎样做。以前小时候,听到”三思而后行“这句话,觉得有点可笑,如果每句话都在说之前想了又想,那不是把人累死了吗,新机未免也太重了些吧!慢慢的,现在自己越来越认同,越来越喜欢这句话,所谓三思,不一定是完全的想了又想,不断琢磨,而是给凡事有了一个缓冲之后,你对这件事的思考与理解也许会不同,你看待你所不能理解的东西的心态会有所不同,同时,你自己的心情与态度也会有所不同吧。从无法理解,到可以理解,自我释然,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自我身心愉悦的过程。凡事,不必急于下结论,不必急于给答案,等一等,也许会有一个更愉快的答案与方式来处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年2月9日 我又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