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每个离开故土的人,其内心深处都会有一份独有的乡愁,而文人犹甚。这份独有的乡愁,造就了文人们如缕不绝的文思,成就了文人们笔下的锦绣文章。
沈从文先生穷其一生,都在写他的故乡——湘西。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家乡一草一木,低首缅想,历历如在目前。有时在梦中神游故里,依然看见门前那清澈的溪流,映出自己儿时的形影。我的故乡是天下最好的地方,那里高山峻岭,毓秀钟灵,使人胸境宽阔。我总感觉到:走遍天下,没有一条柏油马路比我家乡的崎岖山道过瘾,也没有一栋高楼比家乡的高山巍峨。
著名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李汉荣先生,在散文集《总有喜鹊等人来》里,为读者描绘了一首首故乡的田园牧歌,追忆了不能忘却的故乡桩桩件件的人和事。
对童年的回忆
李汉荣先生,在考取大学之前一直生活在故乡,因此,他对自己儿时在故乡的生活记忆尤为深刻。
农村的男孩,大概都有骑在牛背上的经历,牧童是中国古代文人们诗歌中的一个很好的意象。
在开篇《牛背上的日落》里,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骑牛、放牛以及和牛之间的恩恩怨怨。
我感到牛的本领比我大多了,我不认识的路牛认得,我跟在牛后面,准能找到青草茂密的山湾……
在孩提时代的作者看来,牛是有灵性的,不是“我”在放牛,好像是牛领着“我”跋山涉水。
不只是牛有灵性,连槐树也有灵性。童年时的“我”,认家门口的槐树为哥哥,每天跟槐树哥哥说心里话,放学回家给槐树哥哥念书读诗……
用柳条编成帽子,与小伙伴们玩八路军打仗的游戏;站在小树林里,呼唤柳木桥对岸的小伙伴,然后,两岸就回荡着悠长的童声……
童年是那样的有趣啊!
对父母的回忆
父母在尚有来路,父母去人生只剩归路。作者对已逝双亲的回忆,温馨美好。
作者笔下的母亲,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出生于书香礼仪之家,那种温柔、善良、勤劳、聪慧是深入骨髓的。
在物质非常匮乏的年代,母亲用绣花针,给家里人的鞋子、衣服、被子绣上各种花鸟虫鱼;偷偷保存下香台,不时点上几根香,那是心香,是灵魂的香;起早贪黑地推磨做豆浆,磨粮食;把一家人破旧的衣服用棒槌槌洗得干干净净……
老实的父亲,总是随身带着火柴,一是为了自己抽烟,而是为了在帮助别人点火的过程中,能获得被别人需要和看重的幸福感。很少言语的父亲,把家里的柳树做成菜板,送给子女们,父亲就用这样朴实的方式表达对子女的爱……
苦也是他 累也是他
任劳任怨为了这个家
忧也是他 笑也是他
风风雨雨度生涯
双肩挑起日和月,
汗水映彩霞
……
这首《我的老父亲》应该是天下父亲的写照。
对古朴民风的回忆
在城市生活越久,越回忆自己的故乡,回忆故乡的人和事,村子里淳朴的民风伦理。
农村的屋檐,下雨天会收留疯跑的孩子,刮风时,会搭救打旋的小鸟。
送客送到谢家桥,谢家桥于是成了一个温暖的地点,一个有情有礼的地点。
堂哥李自发和牛,那是一种相互帮助相互爱护的关系,牛为堂哥耕田耙地服务,堂哥每年会为牛郑重其事地过生日。
地里的红薯藤会蔓延到别家的地里,两家红薯藤会交缠在一起,秋收的时候,邻里之间你送我红薯,我送你红薯粉,淳朴的民风,传统的农耕伦理,世世代代在乡村得以传承。
对故乡的河、山、野草、小鸟……的回忆
朴素的屋顶,乡野的风,田埂上的野草野菜,无一不在作者的记忆中。
野地里的柳树、松树、槐树,还有各种灌木,成为黄鹂、云雀、麻雀、布谷鸟们开音乐会的场所。野地里的野草,招来了黑的牛、黄的牛和白的羊……
上山去采青,蘑菇、山风、白云、露水、清泉,让辛苦的割草工作变得诗情画意起来……
乡愁,是作者心口的朱砂痣,头顶的白月光,是那样如诗如画。
总有喜鹊等人来,故乡的喜鹊,应该总是在等着你,等你回去,看看故乡的景,故乡的人,以慰籍你的乡愁。
《总有喜鹊等人来》,是一部慰籍乡愁的散文集,我推荐你阅读。
22年度年度营第78篇,1525,计126864字。主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