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古文观止》是清人所编的文学读本。之所以起名为观止,是因为该书所选的均是从东周到明代让人叹为观止的佳作,是历代古文的精品。很多精通古文的学者正是通过这本书敲开了古典文学的宝藏。犹太人有句格言:“学习即重复!”《塔木德》还说,“只要把一本书念100遍,你就有能力读懂世界上的任何一本书。” 他们认为: 凡是把一本书读100遍的人,没有一个人不成大器。
- 02 -
而在中国,有一个人就把《古文观止》读了100遍,最后成为了文学大家,他就是享誉文坛的大师——巴金!巴金老先生谈他的写作之路时反复强调《古文观止》一书对他文学启蒙的正要性: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虽然当时也似懂非懂,可是我有两百多片文章储蓄在脑子里面,写文章就比以前容易得多了.....。但我仍然感谢我那两位强迫我硬背《古文观止》的私塾老师。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老师。我后来的创作都跟这个“启蒙老师”很有关系。
- 03 -
而《古文观止》这本书,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阅读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市面上的书很多的释义是在文后,对应看起来很费事。生字拼音加的也不多,看时还要查字典,特别是越前面的文章,年代较早,看起来就很吃力。笔者自己就有过好几次雄心万丈开始,又垂头丧气放弃的经历。所以今天借这样好的平台,整理古文观止全书的学习文本。自己学习也与简友们分享。敬请关注《古文观止学习专辑》
- 04 -
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古文观止》第71篇《谏逐客书》第二部分(战国策)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
(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
乘纤[ xiān ]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 tuó ] 之鼓。
(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
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
(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宫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
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 jué tí ]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
(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人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
傅玑之珥、阿缟[ gǎo ]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 bì ],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
《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
(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韶虞》,这是为什么呢?)
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功能的需要么?可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大众。)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本文待续——
敬请关注《古文观止学习专辑》,让我们紧随巴金大师的步伐,由此开始文学创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