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生烟火里稳稳的幸福
我是一个山东女人。
在山东,男人们普遍有大男子主义,不做饭、不做家务,对女人随便吩咐。
家里请客时,都是男人们觥筹交错之后,女人们才上桌,吃一桌子的残羹冷炙。
我爸爸就像山东男人中的“异类”。
他永远都是在厨房里忙乎的那一个。一道道色香俱全的饭菜端上饭桌,让我们先吃着,他又回到厨房继续烹饪其它菜肴。
扫地、刷碗、洗菜……在山东男人看来,一定是女人才能做的活,我爸一做就是大半辈子。
我从小离家,要不就是在外求学,要不就是远嫁他乡,每次回家,总是被爸妈隆重对待。
大虾、螃蟹、活鱼、水饺、凉拌胡萝卜丝……回家的日子里,我爸似乎总在用心而忙碌地准备各种我爱吃的饭菜。
由于疫情,有两个年头没有回千里之外的娘家了。那些乡愁浓浓的,像是爸爸给盛的鸡汤,能瞬间穿透我的心胸,融化心中久结成疾的块垒。
每次回家,坐在爸妈一点点添柴烧热的火炕上,在外疲惫漂泊的心,也一点点温暖了起来。
我的老爸,就像木讷版的老妈,端着青瓷碗,举着红木筷,用一句句“多吃点”,取代“我爱你”。
他用汤勺捞起鸡汤递给我们时,一起被捞起的,还有那种沉默的温暖、寻常的诗意,慢慢流进胃里,酝酿出最朴实的人间烟火。
也许,在外人眼里,每天做饭做家务的老爸不够男人,但是在我和我妈心中,他却自带光环,宽厚、勤劳,用自己点点滴滴的行动,生发出爱的力量。
我爸我妈相携相伴,已经四十多个年头。从青丝如瀑,到华发已生,我爸对我妈从来都是笑脸相待,我想,这样深情的男人才是真男人。
他不会带有“做饭是女人的事情”这样的刻板印象,而是愿意为自己的家人走进厨房,用整个余生,烹饪三生烟火,给予稳稳的幸福。这样的男人或许不会说“爱”,但是却用一生诠释着“爱”。
2、 最温柔,才是最强大
大学毕业后,我遇到了我的男朋友。如今分手好多年,但是偶尔想起,记忆中打捞出的都是他看起来“不太男人”的画面。
一起窝在出租屋里看《老伴》,当看到大结局老大娘突然倒下的时候,我们两个一起抱头痛哭。他哭得泣泪横流,眼睛都睁不开,半天回不过神儿来。
冬天一起出门,他总爱带两根火腿肠。见到凄风冷雨中无处可去的流浪猫,就掰断了,放在干净的地方,看着猫儿们一口口吃完,并找到了可以栖身的地方,他才稍有放心地离开。
他不敢杀鸡,也不敢杀鱼,看到路上死去的老鼠,也会心怀同情;看到一棵好端端的树被砍掉了,会伤感和心疼。
在我们本来就很拮据的时候,逛街看到很晚了还在街头叫卖的老太太,他会把老人全部的东西都买下来,让她可以早点回家。
不管刮风下雨,他总会接送我,没有接到又联系不上的时候,急得像丢失了最心爱玩具的孩子,慌得六神无主。
看到网上说秋天吃葡萄好,就立马买了葡萄,洗干净了给我吃;每天都让我早起和下班后有温度适宜的水喝。
他会给我洗脚、掏耳朵、按摩……
很多人会看不起这样的男生,认为他们悲秋伤春,没有男子汉气概。或者认为他们在爱中姿态很卑微。但是他们不知道,友善和温柔才是一个优雅男人的内核,那是一种高级的性感。
真正的男性气质,不是高冷的“总裁风”,不是把关心藏在心中的“直男癌”,而是,在心爱的人面前,心甘情愿收起所有的锋芒,卸下防御的铠甲,变得柔软而深情。
实际上,男人内心越强大,就会越温柔。他既不需要用表面的粗暴,来掩饰自己的脆弱,也不担心自己表现得温柔,而失去了男子气概。在他们心里,无论是对自己的男子身份,还是对自己的男性力量,都有着完完全全的自信。
而那些对女人粗暴的男人,也许是对自己的男性魅力不够确定,担心表现得温和,会让自己看上去不像个男人。也许他们害怕面对自己温柔的部分,担心他们对女人好一点,会让他们失去自我,觉得羞耻。无论怎样,核心都是他们对自己不够自信,内心不够强大。
越成长,我越会发现:不要迷恋那些表面看上去粗暴的所谓的“男人味”,而要去靠近那些温柔温暖的人。正像心理学家说的那样:最温柔,才是最强大。
三、无情未必真豪杰
他是一个很成熟,很有魅力的男人,是我的蓝颜知己。
温文尔雅,察己知人,不断地读书和思考,并在实践中总结和反思,因此拥有广博的见识和宽广的格局。
他会给人提供极高的情绪价值,跟他只是聊聊天,也会收获很多。三观被拓展,格局被提升,心胸被打开。
但是他也有他的无助与纠结。
他说,小时候看《妈妈,再爱我一次》,他哭得直不起身来,很多同学笑话他,说他“跟个女孩子似的爱哭”。
正是性别认同感很强的年龄,这样的评价,让他有些惶恐,于是,他排斥起那些煽情的影视剧。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他是个很感性的人,容易沉浸到一些情绪里,容易投入到一段情感中,但是他不容许自己这样,于是刻意地隐藏起很多情绪,每时每刻一副心如止水的样子。
在情感中,也会压制住自己潜意识中的忘情与投入,在意识中把自己调整成“只是一点点心动”的模样。
他有一次,自我省察地跟我说:“其实,我的性格很偏女性化。”
我说:“是啊!但是这样很好啊!”
是真的,我一直喜欢带有女性气质的男性,以及带有男性气质的女性,不会太柔也不会太刚,刚柔相济中,迸发出更大的人格魅力。
喜欢他对着紫色小花拍摄照片时专注的样子,喜欢他将小猫照顾得妥妥帖帖的样子,喜欢他在妈妈生病时,为她煲鸡汤的样子,喜欢他用修长的手指抚琴的样子。
喜欢他谈心说到动情处哽咽的样子,喜欢他总能体贴入微地捕捉到我的反常表现,却沉默着维护我的面子,又能在最恰当时机给予支持的样子,也喜欢他对他女儿无限宠溺全身心陪伴的样子……
当代社会,有着太多“消失的父亲”,孩子们都不断在内心呼唤:“爸爸去哪儿了?”
他却是个另类。辅导功课之余,跟他女儿一起朗诵《大学》《中庸》,给她绘声绘色地讲述“资治通鉴”里的故事。
陪女儿练习舞蹈,还能指出她动作里不规范的地方;陪女儿散步,也能引导她发表对周围店铺如何持续经营的看法。
他会跟我说,最想做的就是陪女儿周游世界。还会在女儿突然提出要爸爸陪伴上学的时候,小心地去探讨背后的心理机制。
也难怪,虽然他的女儿生活在离异家庭,但是走路带风,昂首挺胸,一副沉浸在幸福中,自信满满的模样。
想到他的理智与情感,他的克制与释放,我就有一些心疼与懂得。
好想对他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社会给我们的羁绊太多,男性该怎样,女性该如何,全是一些早晚会被抛弃的刻板印象。在我们自己的世界里,我愿你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让别人的评价去见鬼。
我很欣赏“拜伦式的男人”:“既强大又脆弱,还有一丝微妙的雌雄同体的气息。”
当代的女性贪恋什么样的男性?我认为,用《三联生活周刊》里的一句话,便是“女性想从她们理想的男性那里得到的不只是正直、养家和信用卡;她们还想要平等、伙伴关系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