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国年度散文读书笔记(四)

        学群《走向珠穆朗玛》是朝圣,是云游,是心游,更多的是反思,反思环境保护,反思精神追求,反思信仰和信念。叙述和描写都很有张力。很喜欢“上帝死了,神没有了,人的精神已经被撕裂。”“我们身上装载的得太多,物质挤占了精神的空间,脂肪代替了灵魂。”“是阳光把山点燃,还是山把太阳擦亮?”这类语句,觉得越嚼越有味。

        杨振雩《荆轲单刀对王朝》是易水送别和荆轲刺秦两个场景的扩写,有一定想象力,但总觉得和我们想象中的场景有点隔,仿佛一幅古画上错了色,看过去有点怪怪的。另外,我觉得还有两点值得商榷,一是荆轲刺秦王故事最初出自刘向编的《战国策》,司马迁几乎是照搬照抄,作者把该文挂在司马迁名下似乎有失公允;二是文中的徐夫人是男人名,我嗅不出这个名字有什么女性的温婉,可能是作者想歪了吧。

        彭程《头脑中的旅行》说的就是卧游,以读万卷书(也包括图片)替代行万里路,在这里,想象力就显得很重要了。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况且想得出来未必说得出来,说得出来未必写得出来,写得出来未必让人读了如身临其境。换一个角度来看,这篇散文也是一篇不错的读书笔记。

        王陆《要塞》写作者和中学同学李赫的一段友情,这段友情和旅顺的要塞有关,那是个敏感的年代,而李赫是混血儿,有一半是苏联血统,那个时代中苏交恶,李赫被列入另类,有些活动就不能参加。作者还原了那个时代的场景和人物,读来如临其境,不觉唏嘘。

        李木生《夹在南宋和北宋之间的这个女人》以清泉和瘦月为意象来映照李清照的一生,起初老想着这泉应该是济南的趵突泉,读到结尾方知是章丘的百脉泉。写李清照的散文很多,这篇散文算得上是另辟蹊径。

        傅菲《米语》深得米之三昧,还没看过哪篇散文把米写得这么鲜活,这么灵异,这么传奇,写得这样淋漓尽致的。米是我们肉身的全部,米是生命中最高的帝王,米是闺房里的女人,米是子宫里的胚胎,米浆就是血液,米有一颗痛苦的心脏。为了米,米馃的弟弟耕田时癫痫病发作死于窒息;为了米,后来娶了弟媳妇的米馃耕田时被累死;因为打赌吃糯米馃,少年春发被撑死;为了孩子糊口,杀猪佬的老婆理直气壮地出卖自己的身子。

        张立勤《酒吧:就是让我想来》似乎总想抓着某一种感觉,并把这种感觉写下来,而酒吧正好给这种感觉提供了一种合适的氛围,别人也许就是自己的镜子,作者通过别人这面镜子看见了自己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

        张艳茜《想起那些树》就是想起那些时光,古城,四合院,编辑部,丁香,石榴,海棠,泡桐,腊梅,白玉兰,合欢树,每一棵树都有它自己的故事。还有邻居,还有女儿桃桃以及她的秋千和雪娃娃,时过境迁,东边的路遥已然物故,北边的毛毛全家移美,作协的三个院子也被拆除,一度曾瓦砾残垣,物非人亦非。这篇散文让我们想起很多很多,何止是那些树。

        刘恪《海然》是写海的样子吗?就节选的部分看,应该是的,海多难写啊,但作者却还是写了,我觉得海就是这个样子。这让我想起了刘再复的《读沧海》,都是激情的诗,写意的画。

        谷禾《看不见的城市》以诗领文,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下有二小题,一曰“看不见的城市”,一曰“逝者如斯夫”。对死亡的描写惊心动魄,让人背脊发凉。

        常俊杰《一个文学青年眼中的郭小川》让我们近距离地接触到这位痛苦中的诗人,让我们再次回忆那曾经的不愉快的岁月,希望这样的日子永不再来。

        《2007中国年度散文》共收散文71篇(外一篇不另计)。《散文选刊》2007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未搜到,为此又专门去了一趟市图书馆,也未查到。百度上有中国散文学会的一个排行榜,只列了10篇散文,而王氏年度散文只有《问卜中华》和《寻找成吉思汗》两篇入选,可见二者的选优标准有很大出入。

(2021.9.23~10.4.日记,10.4.23:33.整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07中国年度散文读书笔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