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陕西西安五味什字为东西横街,东起南院门,西至五星街,长290米。元《长安志图》将今南广济街称为药市街。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初年这里药业汇集,清《西安府图》将南广济南部称为五味十字。
史载,五味十字在原隋唐长安皇城宗正寺、御史台处,唐末以皇城改筑为新城后渐形为居民街巷。元代时这里因药店密聚,故什字口与今南广济街统称为药市街。明清时期亦因这里药店集中,遂以中药之甘、辛、酸、苦、成五味而称五味什字。明天启二年(1622年)所建著名药店藻露堂即设于此。
鹧鸪天·西安的五味十字巷怀古
五味什字东西横,隋唐御史府街荣。东连南院门墙阔,西至寒光街景亭。
南广济,药房兴,药中五味命其名。明朝藻露堂声远,药市街灯耀古城。
五味什字巷的前世今生———
五味什字原位于西安市西大街中段路南,南广济街与大保吉巷、南院门大街交会十字口。
五味什字并不是“什字”,而是一条笔直的街道,但它为什么叫做“什字”呢?
在唐代,五味十字位于长安皇城的承天门街以西、含光门街以东的第六横街处,唐末以皇城改筑为新城后渐形为居民街巷。街南有鸿胪寺和鸿胪客馆,这两个地方是专门接待外国来使的机构。到了元代,许多药店都开在这条街上形成了一条「药铺街」,政府就因地制宜干脆叫做「药市街」,据记载元代将南广济街称为「药市街」。
明天启二年(1622年)著名药店藻露堂就在此落地,从湖北荆州来的药农宋林元挑着药担子,一步一趔趄地进了长安城。在五味十字南来北往的药担子中一线摆开,开启了在西安的千秋大业。藻露堂创建至今已有395年,比创建于1669年的「同仁堂」还早了47年,秦腔著名老艺人汤涤俗、阎振俗在《白先生看病》折子戏的唱词中也津津乐道:"人丹宝丹无极丹,藻露堂的培坤丸"。
到了清代,这里依旧是一条药店密集的大街。中药自古讲求「四气五味」,五味指「甘、辛、酸、苦、咸」,最后便以中药的「甘、辛、酸、苦、咸」五味作名,称为「五味什字」。据清《西安府图》记载将南广济街部称为五味十字。
此地还集中了腊汁肉、煮馍、柿子饼和汤圆等旧时期西安的名小吃,甚至调料也集中在这里售卖,五味什字的得名也与美食有关。
清末以后五味什字是外省会馆的聚集地。从清光绪年间的《西安府图》上可以看到,路上有山东会馆、两湖会馆、安徽会馆、中州会馆、湖广会馆等,繁华盛极一时。现如今只驻扎着澄城县政府驻西安办事处。
在文革时五味十字曾改名为“五星街中段”,现在已经恢复原称。
贾平凹的一篇散文《五味巷》,散文原型便是五味什字:
巷北口就有了四间门面,一间卖醋,一间卖椒,一间卖盐,一间卖碱;巷南口又有一大铺,专售甘蔗,最受孩子喜爱,每天门口拥集很多,来了就赶,赶了又来。巷本无名,借得巷头巷尾酸辣苦咸甜,便“五味,五味”,从此命名叫开了。
贾平凹从四季清晨写到傍晚,一幅民间市井的风俗画就此展开,五味什字就是老西安传承至今的一片「都市中的清凉地」。这里的清凉不是指的温度,说的是生活节奏,跟附近的西大街钟鼓楼如火如荼的生活节奏相比较而言这里就显得悠闲不少,吃碗饭都可以掰半个小时的馍。
现在的五味十字已没有了中药「甘、辛、酸、苦、咸」的气味,取而代之的是市井生活中的「酸、辣、苦、咸、甜」的五味。那些流淌着历史掌故、市井喜怒哀乐的老街巷,默默的屹立在城市中,诉说着古往今来的长安故事。
202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