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鸢尾、鸢尾和鸢尾兰

错过了拍摄第一波的巴西鸢尾,这次终于没有错过。在我看来,巴西鸢尾最漂亮的时候应该是它含苞待放的时候,犹如剥了壳的荔枝一般色如凝脂,洁白无瑕,像一个个用叶片托着的小白桃,在欲暖还寒的春风中晃动摇曳,美得不可方物。

花朵打开后才能观察到巴西鸢尾一共有六片花瓣,其中外翻的三瓣前端为白色,底端则长了褐红色的斑纹,另外三瓣底部为褐红色斑纹,上面则变成了蓝紫并白色线条相衔接的样式,直立后翻卷,在里面就是三个雄蕊、向外开裂的花药和一个花柱。

以前认为这就是鸢尾或者鸢尾兰,只不过是叫法不同而已,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三个名称各代表着一个品种,形态特征各不相同。

巴西鸢尾

巴西鸢尾

巴西鸢尾

以下为百度资料:(巴西鸢尾、鸢尾和鸢尾兰)(附图)

一、巴西鸢尾

英文名为Apostle’s Iris(意为使徒鸢尾)或者Walking Iris(行走的鸢尾),1928年才被植物学家发现和命名。而英文名称Walking Iris的由来,源自于巴西鸢尾的蔓延的生长习性。

巴西鸢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40-50厘米。叶从基部根茎处抽出,呈扇形排列,叶片2列,叶宽约2厘米,带状剑形,革质,深绿色。

巴西鸢尾的花从花茎顶端鞘状苞片内开出,花茎扁平似叶状,但中肋较明显突出,花茎高于叶片,花瓣6枚,其中3枚为外翻的白色苞片,基部有红褐色斑块,另3枚直立内卷,为蓝紫色并有白色线条。花被裂片6,两轮排列,内轮裂片与外轮裂片不等大,花被管通常为丝状或喇叭形;雄蕊3,花药多外向开裂;花柱1,上部多有三个分枝,分枝圆柱形或扁平呈花瓣状,柱头3-6,子房下位,3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蒴果。


二、鸢尾:注:鸢尾兰和鸢尾是两种不同科的植物,鸢尾兰(Oberonia iridifolia)属于微子目兰科鸢尾兰属;鸢尾(Iris tectorum)属于百合目鸢尾科鸢尾属。

鸢尾(学名:Iris tectorum Maxim. )又名:蓝蝴蝶、紫蝴蝶、扁竹花等,属百合目、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直径约1cm,斜伸;叶长15~50cm,宽1.5~3.5cm,花蓝紫色,直径约10cm;蒴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5~6cm,直径2~2.5cm。原产于中国中部以及日本,主要分布在中国中南部。可供观赏,花香气淡雅,可以调制香水,其根状茎可作中药,全年可采,具有消炎作用。

花蓝紫色,直径约10cm;花梗甚短;花被管细长,长约3cm,上端膨大成喇叭形,外花被裂片圆形或宽卵形,长5~6cm,宽约 4cm,顶端微凹,爪部狭楔形,中脉上有不规则的鸡冠状附属物,成不整齐的繸状裂,内花被裂片椭圆形,长4.5~5cm,宽约3cm,花盛开时向外平展,爪部突然变细;雄蕊长约2.5cm,花药鲜黄色,花丝细长,白色;花柱分枝扁平,淡蓝色,长约3.5cm,顶端裂片近四方形,有疏齿,子房纺锤状圆柱形,长1.8~2cm。

蒴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5~6cm,直径2~2.5cm,有6条明显的肋,成熟时自上而下3瓣裂;种子黑褐色,梨形,无附属物。花期4~5月,果期6~8月。

鸢尾

三、鸢尾兰

鸢尾兰(学名:Oberonia iridifolia Roxb. ex Lindl.):茎短,不明显。叶近基生,5-6枚,二列套叠,两侧压扁,肥厚,基部有关节。花葶从叶丛中央抽出,长20-25厘米,超过叶的1倍,近圆柱形,下部两侧有狭翅;总状花序长达16厘米,直径5-6毫米,下垂,密生数百朵小花;花红褐色;花瓣卵状长圆形,长0.9-1.1毫米,宽约0.6毫米,边缘具不规则啮蚀状齿;唇瓣轮廓为宽卵形或近半圆形,长宽各约1.5毫米,不明显的3裂。蒴果椭圆形。花果期8-12月。

生于林中树上,海拔1300-1400米。产中国云南,尼泊尔、锡金、印度、缅甸、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也有分布。

鸢尾兰

你可能感兴趣的:(巴西鸢尾、鸢尾和鸢尾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