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东西

如果,你怀疑或确定自己的孩子偷了家里的东西或是同学的东西,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

刚开始的震惊,随后的担心,紧接着出现不会处理的焦虑,你无法做到气定神闲,视而不见。再次见到孩子是劈头盖脸训斥一顿还是敦敦教诲,细心疏导;是不要声张等待机会随机应变还是撸起袖子制定改变计划。

人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父母育人更是一项摸不着定法的艺术。我想此类事情的处理一定没有标准答案。不过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偷东西并不是一件大可饶恕的大事,这并不意味要过分概括化,认为孩子心术不正,将来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回顾自己的童年,有大部分的人都偷过东西,爸妈塞在床垫下的钱;邻居栽在菜园子里的瓜;老师没收在办公室的小玩具。长大之后我们或许把“它”当作是彩色童年美好的一部分,当做朋友侃大山时的笑话。是的,没什么大不了的。

然而没什么大不了并不等同于没什么。事情不大,里头却大有乾坤。处理不妥当也许会给孩子留下终生的阴影。知乎上有网友自述自己的童年经历:妈妈怀疑是她拿走了自己的一块金表,原因是前几天看到她在玩那块表,晚上也只有她一个人在家。妈妈不断的逼问,并且还安慰孩子妈妈不怪她,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单纯的小孩以为承认就没事了,怎料点头之后却被打了一顿。去亲戚家玩还被其他小朋友说是小偷。孩子变得乖巧自卑,妈妈不知道的是这是孩子心里永久的伤疤。孩子成长不可逆,我们得认真对待。

在讨论How之前我们先来看看Why。我认为小孩子有偷东西的行为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

1.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目前经济发展迅速,已有不少家庭奔入小康,温饱问题早已解决,同时也有经济基础满足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然而贫富差距还是非常悬殊,在农村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甚至是弃孤,他们一般由爷爷奶奶带在身边。一家子的开支都靠在外务工的年轻人支持,生活较拮据,一些非生活必需品能不买就不买。孩子发现别人有而我没有,便生出偷窃的想法。

2.内心空洞,寻求关注。很显然,很多家庭不贫困的孩子依然存在偷东西行为。孩子偷那个东西并不是因为他没有,而是他拥有着的同时没有得到他人的关注,手里的东西只是摆设,没有意义。一些爱把玩具搞得乱七八糟的孩子内心的渴望也是制造存在感,被人忽视的感觉太糟糕了。

3.挑战权威。“老师我才不怕呢,校长我都不怕。”别人越不让做这样的事情越要做。从工作小几年的教育岗位上看,很多孩子开玩笑做事无底线,主要是青春期的孩子,没有把纪律放在眼里。

哈哈以上我的见解,下篇有了实操之后写How。

你可能感兴趣的:(偷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