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段时间,二姐的一个朋友花了上万元买了双AJ限量款的鞋。
因为他很喜欢这双鞋,并觉得这种鞋能够保值,即便是穿了一段时间,再拿去咸鱼上卖,也不会掉价,就跟奢侈品的包包一样。
果然现在的年轻人是时尚消费的主力。
由于最近搬家,他把囤的鞋子卖了,没想到还赚了。
然后今天二姐看到他又晒出了自己的一面鞋墙,里面全是AJ款的鞋,并配上文字“男孩子花点钱怎么了?”。
二姐算了一下如果按均价1500元每双来计算,这面鞋墙估计有十几万元。这还不排除其中有几双天价限量款的鞋。
还真应了那句“男孩一面墙,堪比一套房”。
二姐猜测,这个朋友估计是开始炒鞋了。
早先,李宁和NBA巨星韦德签约,发售了一款球鞋,售价1000元,兜兜转转,几个月后,在二手转卖市场拍出了40000元的高价。
不到一年,涨了40倍!比炒房猛多了。
那今天咱们就来唠唠炒鞋。
在“虎扑”流传着一个炒鞋致富的故事:一个二十几岁的男生,从大学开始炒鞋到专职炒鞋,一年能赚到50万元。
再加上,近几年炒鞋市场中涌现出的暴富现象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
然后二姐就去搜了些资料,发现对于炒鞋党来说,一双刚出的鞋分分钟价钱翻十倍是小case。
这样对比下来,是比炒房暴利多了。
二.
咱们来看看暴利的炒鞋背后有着怎样的商业逻辑。
有一款名为OFF—WHITE·Air Jordan 1的球鞋,官方售价是每双1499元,然而没过多久就被炒到12000元。
一双白黑红配色的AJ1,短短两年,就一路飙涨到70000元,涨幅超过4500%。
目前,全世界最贵的鞋是Air Yeezy2(Red October),以1700万美元的价格在网上成交。
炒鞋人把鞋炒出了惊天价,只不过,他们让鞋子不再只用来穿,而是摆在家里“收藏”起来。
他们先割一轮囤鞋炒鞋的散户,再割一轮老老实实自己买自己穿却无缘摇号中签的消费者。这是炒鞋割韭菜的基本逻辑。
鞋子之所以能够炒起来主要是品牌的营销套路。
首先,他们用“饥饿营销”制造稀缺感。
无论是什么产品什么品牌,限量版永远都是最管用的高价理由,是刺激所有人疯抢的万能药。
然后,产品联名时尚巨星。其附着的偶像价值和文化价值,满足青年群体的消费心理需求。
明星、名人历来都是时尚潮流的风向标,所以名人效应的带货作用毋庸置疑的。
比如这款鞋是某某球星穿着打了哪场有名的比赛,或者是某某明星同款。
要是一双球鞋在时下火爆综艺节目的“露出”下,又或是在社交平台明星“晒图”后,“联名鞋当天直接‘起飞’,飙升到万元。
三.
在这场炒鞋的游戏中,看上去都是赢家:
卖鞋的品牌:通过限量炒作,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提升,比如AJ,一直是Nike旗下的品牌,但又比Nike显得更“高端”;
黄牛:只要能买到鞋,就能炒出一个高价来。一来一往,年入几十万,靠鞋发家致富不是梦;
造假的厂:享受着品牌商的溢价。以前造假,现在还是造假,并且在假鞋的基础上再加价都不是问题;
鉴定交易平台:单靠9%-12%不等的中间费就能活得很滋润,何乐而不为呢?
那么有朋友想问,不可能只有镰刀没有韭菜吧?没错,韭菜就是:那群想买鞋的人们。
所以,成年人的生活,真没有容易二字,想买双球鞋,都要被人割韭菜。
为了追随偶像、彰显个性,排队、抢鞋比不过黄牛,常常需要冒着买到假货的风险,以几倍价钱入手一双鞋...
要知道,球鞋也不过是一些皮革、纤维、橡胶、TPU 组合在一起的一件日常用品。但是一切物品都可以拥有期货属性。
其实回头看看,这样的炒作行为,在历史上并不少见。1982年长春的“君子兰狂热”,还有更早之前荷兰的“郁金香热”。它们是在看谁是最后一个“接盘侠”。
虽然说,看起来球鞋比郁金香要靠谱些,至少能穿,有消费者买单。但是盲目地跟风炒作,最后吃苦果的还是自己。
不过,如果是用来收藏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像限量版的奢侈品,有的是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就像二姐的这个朋友平时的爱好就是收藏一些限量版的手表、包包、鞋子等。
自己用了一段时间,不喜欢了,就拿去二手市场卖,很多时候不但不会掉价甚至还能赚一些。
不过,选择藏品要量财力而行,应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二三样种类作为投资对象。
如果是新手,不妨选择一种稳定的藏品或从小件精品入手。
树立长期投资意识。投资是一种长期理财,只有长期持有,才能获利丰厚。
妥善保管藏品,使其保持最佳状态。
所以作为爱好来说,收藏几双好鞋还是可以的。
好啦,今天就到这里,二姐要去健身练瑜伽了。
对于“炒房不如炒鞋”的观点,大家怎么看?咱们留言区来唠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