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会道的艺术<之五>

原创:王漫

图片发自App
人人都有一张嘴,嘴有两大主要功能:一是吃饭,一是说话。说话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俗语说“一句话把人说得笑,一句话把人说得跳",这就是语言的作用。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社会,人际交往更加频繁,信息交流愈多地利用口话进行。哪怕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如果笨嘴拙舌,如同茶壶里倒饺子一一有货倒不出!就不能充分展示自己才华,更会削弱自立社会的的能力。

下面分享一下几个能言善辩的小故事:

一语双关法

案例:

①阿凡提在闹市开了间理发店,租期为一年。店主仗着店面是他租给的,每次剃头都不给钱。

有一次店主又来了,阿凡提照例给他剃了光头。边刮脸边问道:“东家,眉毛要不要?"“废话,当然要!“阿凡提嗖嗖两刀,把店主两道浓眉剃了下来,说:“要,就给你吧!"店主气得说不出话来,埋怨自己不该说“要“。“喂,胡子要不要?"“不要,不要!"店主忙说。阿凡提又嗖嗖几刀,把店主苦心蓄养的大胡子刮下来,甩在地上……

阿凡提用双关语,把店主整得无可奈何。

②有一天,一位年轻的作者来到编辑部,递上自己的作品。编辑看了以后,问他:“这篇小说是你自己写的吗?"“是我写的!"年轻人说:“我构思一个多月,整整写了两天才写出来的,不容易啊!"
“啊,伟大的契诃夫先生,您什么时候复活了?”编辑大发感慨。听了编辑的话,年轻人赶快悄悄离开编辑部。
稍加思索,你就明白“契诃夫先生,您什么时候复活了?”这句话,隐藏着“你抄袭了契诃夫先生的作品!"其效果胜于快言快语,指出作品是抄袭的。

随机应变法

①有位书法家给慈禧太后题扇,写的是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不料,一时疏忽,少写了个“间"字,慈禧看后大怒,认为书法家欺她没学识,便要问死罪。
书法家急中生智,忙道:“太后息怒!我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写的词!"当即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将一首漏了字的诗,变成绝妙好词,慈禧这才转怒为喜。
②有一次,一位大学副教授在演讲中,把“中国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误说成“一年比一年差",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在举座惊愕之际,副教授不动声,不紧不慢接上一句“难道真的是这样吗?不,大量事实驳倒这种谬论!"真是化腐朽为神奇!这位副教授的应变能力,在紧要时发挥了作用。

巧解妙答法

①战国时期,墨子和他的学生子禽,有过一段对话:“老师,话说得多好呢?还是少好呢?"墨子回答说:“池塘里的青蛙,日夜不停地鸣叫,可谁会去理会!雄鸡在天亮时,只叫一两声,就引起人们注意。”
墨子巧妙地用青蛙和雄鸡相比,说明话不在多的道理。善于借用事物,外景来回答对方问题,以求回得生动,具体又别开生面。
②美国总统罗斯福,任总统前曾在海军中任职。一次,一位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岸的一个岛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向四周看了看,似乎怕人注意,然后问朋友:"你能保守秘密吗?"朋友答道:“能,当然能!我会守口如瓶。"
罗斯福微微一笑说:“那么我也能,我也守口如瓶!"

这段话,委婉巧妙,机敏灵活,异常精彩!

幽默诡辩法

传说,汉武帝晚年很希望长生不老。
一天,他对侍臣说:“相书上说,一个人鼻子下的‘人中‘越长,寿命就越长。长一寸能活一百岁,不知是真是假?"
东方朔听了,知道皇上又在做长生不老之梦了。皇上见东方朔似有讥讽之意,面有不悦之色,喝道:“你敢笑话我!"
东方朔脱下帽子,毕恭毕敬回答:“我怎敢笑皇上?我是在笑彭祖太难看。"汉武帝问:“你为什么笑彭祖?”
东方朔说:“据说,彭祖活了八百岁,如果真像皇上所说,‘人中'有八寸长,那么他的脸,是不是有丈把长呢?"汉武帝听了哈哈大笑。
在这个故事中,东方朔以幽默的语言,用笑彭祖方法,来讽刺汉武帝的荒唐,机智含蓄,风趣诙谐,令皇上开怀大笑。

朋友,从以上几个小故事中,我们是不是感受到了语言的力量?

正所谓“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刘勰的名言,深刻揭示了能说会道的重要性。

好口才,要靠好文才来支撑;好文才,要靠好口才来表达。愿人人掌握能说会道的艺术,成为“人才,口才,文才,三才一"者!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能说会道的艺术<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