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向东的管理学课》:超越考核

前面讲的业绩管理是用工具的方式来分析业务,那所有的业务还是人来做的,需要团队齐心协力。带团队,最核心的工具,就是业绩管理。业绩管理,是管理者带队伍的一条主线,一个基本的抓手。

首先需要进行业绩规划。业绩规划就是为团队、为每一个员工设定业绩目标。也就是摆人头。摆人头就是把“手下的每一个兵”,他的能力,他可能承担的任务,他需要的配合,他需要的能力,哪些能力还需要提升,都想清楚。

1、管理者要想好业绩完成的节奏,初步计划由哪个团队完成什么样的业绩任务。
2、要想办法把人头摆好。第一步的摆,是大致的摆,可以按照功能,按照过去的业绩。所谓的知人善任,任务分配“恰到好处”。
3、要基于核心人员做业绩规划,摆好人头。一个组织的成长,一个组织的水平,不是由组织中的短板决定,而是由组织中的强手来引领。
4、要反复思考强手的安排是否合适。
我们愿不愿意派最牛的人去做最难的事,而不是让他去做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做业绩规划,必须要算好时间。业绩规划,一定要把业绩指标按照时间的维度,按照产品和服务的淡旺季关系,进行必要的拆分,分成季度、分成月,甚至分成周,因为只有按照时间的维度进行细分,才有可能进行定时的管理。
最后,其实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做业绩规划,一定要和员工做非常充分的沟通。无论你用硬权力方式,还是协商式参与,与员工进行及时、有效的业绩沟通都是重要的。

其次评估一定要公平。首先明确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本质上是一种感觉。
管理者在进行业绩评估的时候,一定要努力剔除摆人头时所固有的内心偏见,尽可能地用客观的态度看待被评价者的当期业绩,特别是要争取做到剔除能力的影响来看待努力。
1、评价归因偏误。很多时候,一个下属没有完成业绩,很容易被上级管理者归因到他的能力上面,甚至被归因到这个人的性格特征上面。
2、近因效应。我们会因为对某一个人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记忆比较深,因此,会影响到对这个人的长期评价和整体评价。
3、光环效应。我们有的时候会对某些人有偏爱,因此,你会对他的评价有向上的倾向。与这个情况相反的心理影响,叫“犄角效应”,就是你觉得这个人特别坏,他就算是干得比较好,你也觉得没有那么好。
4、居中趋势。比如说,有很多下属我们并不是很熟悉,但我们在评价打分的时候,一般都不太会把人搞得太惨,所以,我们在给人评价的时候,也不愿意给太低的分。

再次需要评估担责。在整个业绩评估的过程中,只有评估者对于评价结果是负有责任的,业绩评估这件事,才真正形成了一个闭环。
评估担责的意思是谁对业绩结果负责,谁就有权用人;谁对业绩结果作评价,谁就应该对评价结果负责。
评估业绩,是为了更好地调整队伍,带出一支更优秀的队伍。
怎样才能实现“评估担责”这样一个目标?
1、业绩评估体系的设计,必须要让评估者认识到业绩评估这个环节的真正意义,同时让他理解到评估对于被评估者的意义和影响。业绩考核活动不仅仅是一种管理工作,而且是一种建立领导力和影响力的机会。
2、评估者有义务解释评估结果。担责的内在含义之一,就是要能够解释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你要能够对自己的评估方法进行说明,否则评估就是黑箱操作。
3、就是评估者应该对评估结果负责。我给了你用人权,你去选拔和培养有能力完成既定目标的团队成员。如果没有完成既定目标,你的下属的业绩评估结果一大片没有达标,你说不是管理者要负责任,谁来负责任?
业绩评价,不是为了评价,而是为了带人。

最后需要业绩反馈。
过做业绩规划,事实上形成了两条工作线。第一条,是下属的工作线,他按照自己的判断和你按照事先商定好的目标行路。对于他来说,既有规定路线,又有他自己在局部做决策的权力。他能够听到炮火,他更应该有主动决策的权力。
另外一条线索,就是管理者的工作线索,当下属的行动偏离了预先设定的业绩目标,你就可以及时找他进行业绩谈话,和他一起分析业绩没有达成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该激励的时候,激励;该指导的时候,指导。
走动式管理的本义,是说管理者应该把业绩管理的工作放在平时,随着大家一起工作,也许一边聊天,一边就把业绩沟通、业绩反馈的事情做了。

反思:
一切的活动,包括领导力、内外管理、战略运营等都是为了取得良好的业绩。一切都要回归到问题导向,业绩导向。我们需要通过管理业绩带出一个能打仗、抗压力的优秀团队,这个才是在不确定时代里生存的最高法则。
业绩导向就是要提升资产使用率、利润率以及合理使用杠杆。在这个其中,非财务指标更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比如给用户提供稀缺的产品,稀缺的服务等等。所以,根本上就是要找到最好的客户,通过战略,指导有效的行动,打败竞争对手,给客户提供最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以用户为中心,换位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宁向东的管理学课》:超越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