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和朋友一起去把《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完了。
为了保留对这部剧最大期待,我硬生生自动屏蔽掉所有关于这部影片的报道。
所幸,期待和电影成正比。
主题明确,价值观正确,画面观感也很棒,有笑点也有泪点。
看完电影和朋友讨论的时候,我说其实敖丙才是那个最让人心疼的孩子。
1
哪吒虽然是是魔丸转化,刚出生所有的百姓都不希望他能活着,但是他的父母明知道他活不过三年,明知道留下他是个定时炸弹,但依然尽力保全他。
甚至他的父亲李靖愿意将自己的命换给他,在那三年里,哪吒也在一定范围内活得自由自在,随心所欲。
李靖夫妇对哪吒只有爱,只希望哪吒活的有价值,并尽全力为他做支撑,给他兜底。并且告诉他: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
而敖丙呢,肩负着整个家族的使命,承载着整个家族的希望,孤独隐忍懂事顺从...连交朋友的自由都没有。
所以哪吒救他一命,他可以涌泉相报,还给哪吒三条命;哪吒留他一命,他放弃家族使命,并用自己的命来还。
别人对他好一点点,他能倾其所有给对方。
哪吒是敖丙的第一个朋友,哪吒还告诉他:我命由我不由天。使得他能在最后一刻,遵循内心的想法,做自己。
说实话,我也很嫉妒哪吒。
生气调皮的哪吒,控制不住情绪的哪吒,为救孩子抓母夜叉而毁坏房子的哪吒,明明很开心父母为自己庆生却假装不在意的哪吒,交到朋友欢喜雀跃的哪吒,踢毽子的哪吒...总是忍不住被他吸引。
因为他旺盛的生命力,活得鲜活又自在。
2
好和坏的定义究竟在哪里?你成为现在的样子是你自己想成为的?还是别人期待你成为的?
如果陈塘关的百姓不那么害怕哪吒,不把他叫妖怪,哪吒可能只是个爱调皮控制不住情绪的热心小孩而已。
如果李靖夫妇相信哪吒终会变成魔王,留他命养他三年只是因为伦理道德的压力,可能最后要埋陈塘关的就是哪吒。
你成为的是你想成为的,你为什么想成为是因为别人期予你的。
这句话有点绕,简单来说就是两个意思。一是内在力量的重要性,心理学上称为“可实现预言”,你心里想着自己是什么样子,就会活成什么样子。二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都需要被认可,渴望被重视,希望被爱,所以我们总是按照他人期望的所活。
所以《无声告白》里说: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所以李靖会给哪吒说: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
3
现实生活中,我们想要成为哪吒那样的人,但是却总是活成了敖丙。
我和朋友说,以前在我没有思考自己为什么而活,没有意识到自己将来要成为怎样的人,我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为他人而活,“应该要怎样”是我生命的主题,我总是拿外界的标杆来衡量自己。
可是现在,我意识到了,我不想做“应该怎样”的那个人,我不愿意用“应该怎样”来过自己的人生。
就拿结婚这件事来说,我经常给我妈说,我不是说我不谈恋爱,不结婚,我只是说谈恋爱到一定程度后,我愿意和这个人共度余生,走进婚姻,我才会去做这件事。而不是,时间差不多了,年纪大了,该结婚了,该生小孩了。
我不想被这个标准定义,我也不想被年龄定义。
如果没有那么一个人让我有结婚的念头,我也做好一个人的准备。
如果我的爸爸妈妈看到这里,希望你们不要暴走,我知道理解很难,也知道让你们说出: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这样的话也很难。
我希望你们能过得开心快乐,享受自己的人生,不要把我的人生价值当成是你们的价值,而我,也会努力过好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