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平凡的世界》,那个年代吃喝里渗出的亲情、爱情、友情与世情2

关于亲情:家庭是每个前行者的心脏

苦难造就了平凡人们的不凡故事,而亲情则在苦难的岁月中支撑人们继续向前。有亲情、感恩亲情的人,内心便不会孤独,那种爱充盈而饱满,而且天长地久。

孙家是贫苦而潦倒的,但同时又是古老而盛满亲情的黄土之家,这个贫穷但不贫瘠的大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会为了他人而宁愿委屈、牺牲自己。

父亲孙玉厚一生都在为家中的事务操劳,为了自己的弟弟为了自己的孩子去借钱借粮,在那个吃饱穿暖都尚显奢侈的年代,“一河滩的烂帐”不曾让他掉过一滴眼泪,对儿女们的愧疚却让他几次抱着花白的头颅哭得像个孩子。

顺理成章地,少安成为那个背负最沉重包袱的家庭成员。6岁开始干农活,13岁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这个双水村“能人”以一种近乎狂热的执着开始自己的务农生涯,18岁就凭借着“精明强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成为生产队长。

无论家里多么“烂包”,少安都从未显露出对家庭的厌恶和嫌弃,对于家庭他没有一点点的自私,甚至于为此放弃了润叶的爱情——接到润叶的告白信时,欣喜到抓狂的“强人”少安最终选择了放弃。彼时的他只知道,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他正接替父亲成为家里的“父亲”,庇护弟弟、妹妹完成学业,让姐姐一家能够勉强度日。

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正是有了少安镇守着家庭的“大后方”,少平才敢放心到外面“闯世事”,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少安最享受的日常状态是“疯狂而贪婪地干一天的活”,“疯狂”是对生活重担的无言抗争,“贪婪”则隐含对未来的希望。他甘愿为家庭的小小希望付出所有精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是只会蛮干的村夫。

几次不成功的挑战与突围之后,十年间,少安从一个家庭“烂包”的生产队长成长为拥有两个砖窑的乡村万元户——不要对这个久违了的称呼抱以嗤笑,能带领自己的家庭乃至更多的村民从物质的贫乏走向丰裕,在彼时的黄土地已经是令人敬佩的大事件。

在那十年里,少安用从不间断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浇灌着自己的小小希望,敢于冒险,即使失败了也有勇气重新面对生活,因为在他的背后,有心甘情愿付出了一辈子的父亲母亲,有相濡以沫的妻子秀莲,有强有力的前揽工汉、现煤矿工人弟弟少平,还有整个东拉河流域都羡慕的在中国顶级大学念书的妹妹兰香……这样一个洋溢着骨肉亲情的大家庭,是少安亦是每个家庭成员有力跳动的心脏,让他们永远有着不懈的斗志和忍耐力。

而在相当长的日子里,这个家庭的日常吃喝都是一道难题,高粱黑豆钱钱稀饭、黑面馍或者高粱面和土豆丝混合蒸了做主食,几筷子酸白菜都得吃得俭省,粗糙和营养从来不是考虑的重点,数量不够才是最大的难题。但这个家庭的餐桌规矩亦是严苛的,相互谦让稍稠一点的粥都成了常态,稍好一点的东西则一定给高龄的奶奶留着,再难的日子,也会给老人家每顿饭单做一小碗细面条,或在蒸黑面馍的锅上捎带蒸几个白面馍掰一块。

因为这老人家专属的白面馍,不知情且在热恋中的秀莲还挨过少安的责骂——在这个家庭里,从来没有人吃过奶奶的白面馍。而若是少安、少平们出门办事,也是一定要给奶奶买上一点绵软的吃食。而少平高中时买给奶奶的那一瓶止痛药,横跨了近十个年头一粒也没少——每一次,老祖母只是摸索着把药片倒出来,又数着一粒粒装进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读《平凡的世界》,那个年代吃喝里渗出的亲情、爱情、友情与世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