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之处架起爱的桥梁

爱学生,就从每一个细小的地方开始,一点一滴地爱学生。我相信,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一定会爱他们的家人,爱他们的学生,爱他们的病人,爱他们的顾客,爱他们身边所有的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怎能不疼爱自己的学生呢?只是我们常常在关注孩子成绩的时候,忽略了它们是活生生的生命而不是制造分数的机器。我们以为给了他们知识就是给了他们幸福——这其实是多么错误啊!

课改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教师对待学生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怎么改?带着问题,我用怀疑的眼光去重新审视我们先前的学生管理。我发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学生德育工作中,出现了许多课改背景下需要深层探讨的现象,这些现象已越来越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这些现象反映出教师的态度存在问题。态度决定一切,教师态度必须伴随课改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否则势必阻碍新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化,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解剖当前学生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的目光禁忌

学生渴望教师的目光是鼓励的。因为它能给学生以自信和力量,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反之,教师不恰当的目光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我们知道,在一个班级当中,有优生,还有所谓的后进生,或是一些捣蛋鬼,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会采取不同的注视行为。但就是在这样一些细节问题上面,我们很多老师都不曾注意该如何有效地运用目光的艺术。在我对我们学校老师、学生的了解中发现老师经常用责怪、漠视的目光对待学生。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未作很好的理解、吸收,而题目胡乱瞎做时,当学生未能按时完成作业时,当学生打架、说脏话时,当学生......在这些情况下,老师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自觉地就会流露出责怪的神情,从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抵抗情绪,割裂师生友谊,使两者矛盾激化,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教育网络的网速“太卡”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而有了这种良好的沟通就可以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但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的问题。教育中如果缺乏沟通,或沟通不畅,则学生的“心事”教师不明白,教师的“好心”学生不领情,其结果就是双方相互抱怨,感情渐次疏远,以致师生关系紧张,影响教育教学。现在的学校中,师生沟通不畅的情况比比皆是。有的是沟通的意识不够,不重视与学生的交往、交流;而更多的教师则是不善于同学生沟通,尤其同“淘气”学生的交流更是效果欠佳。

(三)老师,言行你三思了吗?

我们是学生的老师,同时也是学生的家长,是学生的兄长,我们管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同样要关心他们的成长过程,要关心他们的所思所想,帮助他们构建健康的、积极的心理状态。我们做老师的往往认为出于对学生的好心,而没有把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放在眼里,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没想到”。没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眼神,会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没想到一句冷漠的话语,会给学生蒙上难以磨灭的阴影;没想到一次不公正的待遇,会让学生刻骨铭心。如:一个学生,接连几次数学测验成绩不佳,他怯怯地拿着卷子找到老师:“老师,我真的想学好数学,可是……” “你要是能学好数学,除非神仙来帮你。” 孩子那刚刚燃起的求知上进的火花,就这样被老师的讥讽熄灭了,也许他从此再也没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出口说教,事倍功半

不管你是“初出茅庐”,还是“身经百战”,当你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倾注了满腔的心血,都会经历这样的痛楚: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硕果,其中的“歪瓜劣枣”足以让我们劳心劳力,犹如三千烦恼丝,长了剪,剪了长……对于那些“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我们会逐渐地失去信心,不断地麻痹自己,告诉自己:他们已经是这样了,没的救了,放弃吧!看到他们没写作业,我会说:“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的学习态度,你怎么学得好?”听到他们又跟某某某闹矛盾了,我会说:“看看你,你能不能把老师说的记在心里,少动点手,少说点话,多学点知识。”看到他们讲话,我会说:“还讲话,你能不能管好你自己。”一次次的厉言喝止,一次次的冷眼相向,一次次的批评指正,学生终于有了一个“明智”的做法:关起心中大门,严禁外人侵入。而这不正与课改中所谈到的“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背道而弛吗?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要教给孩子们的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们好了。”但是我们知道在新的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教育教学的任务绝不仅限于此。新的课程理念指出: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

二、如何在细微处架起爱的桥梁

(一)目光的艺术

教师的眼睛是最重要的教学“工具”之一。不同的眼神、不同的注视方式,表达了不同的目光礼仪,会产生不同的沟通效果。所以,教师如何掌握好自己的目光礼仪,对于营造良好气氛,获得好感,强化德育教育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目光是非语言交流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运用这种手段,透过学生的眼睛,洞察其内心世界,同学生进行交流,有的放矢地促成心理相容。教师的目光礼仪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与学生谈话时,眼睛注视对方眼睛或嘴巴的“三角区”。教师在上课时,对班里的学生要投之关注的目光,不要让一位学生逃出你的视线,这样学生们就会感受到亲切而专心听讲。2、眼睛转动的速度要适当。眼睛转动稍快表示有活力,如果太快则给人以不真诚、不庄重的印象;但也不能太慢,否则令人感觉缺乏生气。3、恰当使用亲密注视。当在与学生单独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注视她的整个上身,可以进行“亲密注视”,从而拉近双方的关系,从而更好的进行交流。4、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错误时,一定会感到尴尬,怕同学嘲笑、蔑视。这时,教师不要直视他的脸或看一眼之后又马上转移视线。否则,学生会误以为教师也在用目光讥讽嘲笑他。5、交谈完毕,教师不要立即移开目光,应在学生转过身往回走时再转移目送学生的视线。

当几十双充满渴望与关注的眼睛注视你时,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应该用怎样的目光去面对?是慈爱、鼓励,还是冷漠、鄙视?学生希望教师的目光是慈爱的。因为这是妈妈特有的,它温柔、体贴,能让学生体验到最大的快乐与爱。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应让学生从自己的眉宇之间流露出的感情中,感受真爱、体贴、重视、关怀,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沟通是构架心灵之间的桥梁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师生沟通也是“架桥”,是构筑一座通往教育目的之实现的“心灵之桥”。这座桥一头连着教师,一头连着学生。通过这座桥,传递着教师的拳拳爱心,也让学生不断汲取着知识技能、道德营养……

在师生沟通中,怎样看待教师、学生及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做好师生沟通的前提。作为一位新教师,我内心常常感到很不平衡,常常会对学生说:“你长大了就会明白你现在的努力是值得的。”“我花这么多时间、精力,是为了谁,为了什么?”“你们要听话。”“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学习!”等等。而学生面对我传递给他们的心态,他们的回应却常常是:“老师,你真啰嗦。”抑或是随便的点点头,以应付了事。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不断地反思,并且积极向学校中的前辈请教,而我得到的答复,也几乎是如出一辙的:你要好好跟学生沟通,想他们所想,一味地讲道理对他们来说效果是不大的,一定要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所以,一定要去沟通。带着摸索、试探的心态,我尝试着蹲下来看学生,尝试着与学生成为朋友,尝试着倾听学生的交谈,通过这样一段时间的交流,慢慢地我与学生成了朋友,而且在看似无意间的交流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所以,虽然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教师只有懂得如何去与学生沟通,懂得如何去满足学生的需要,并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来满足教师的需要,师生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理解、尊重、彼此接纳的关系,那么德育教育工作才能正常有序地进行。

(三)老师,言行请三思

老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效仿的标准,在学生的价值观里,他们认为:老师是神圣的,是无所不能的,老师所作的一切都是公正无私的。

(四)批评孩子也可以很美丽

批评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是对学生的一次鞭策,是对学生的一种警醒。我们教师必须抓住一切有利资源,灵活果断地采取恰当的评价。这方面于永正老师是我们的好榜样,在于老师的教学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或看到这样温情脉脉的情节:“站起来试一试”、“你一定能行的”、“你看,你读得多好”、“下次一定有胆量了吧”等等,接着于老师再是一个抚摸、一个握手,甚至是一个拥抱,等等。这对常被我们忽视或遗忘的“弱势群体”是多么大的呵护呀!能够做到“关注当下”,这一切缘于老师敏锐的洞察,缘于老师的“在乎”,缘于老师对学生充满期待的关注、欣赏和鼓励,得到这样温存的学生其情感、态度必将是自由舒展的,自信心会得到不断地增强。

我曾在读《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一文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陶行知先生将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叫到办公室之后,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找出了他在这次事件中的四个优点,并给了糖果的奖励。这种以退为进、以表扬代替批评的方法,不但让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因为糖果的奖励,引发出了他心灵深处对于错误的深切反思。这种寻常小事中体现出来的教育艺术,凝聚了多少宽容和爱,寄托了多少美好的希望和等待啊。

我想,陶校长的这次“表扬”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批评绝不能仅限于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要能够诱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了解自己错在哪里,知道自己应该改进的方向在哪里。因此,在批评学生时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糖衣药片和顺耳忠言。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就批评者而言,我们不能让自己的良药越苦口越好,忠言越逆耳越好。而应该想方设法使良药不苦口甚至甜口,让忠言不逆耳甚至顺耳。(2)符合学生实际,我们要想一想在指出他的一点不足之前,能不能也指出他的一点长处,学习陶校长用“四块糖果”来教育学生,让批评孩子也可以变得美丽。

    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其价值在于给人以身心的愉悦、给人以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在平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节,关注学生的每一步成长,要知道我们的教育对象其实是正在成长的一棵小树,它需要爱,需要呵护,需要无微不至的关怀,需要我们在点滴之中架起爱的“心灵之桥”,还学生一片纯净、明亮的天空。

你可能感兴趣的:(于细微之处架起爱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