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杨绛
杨绛先生关于生活与读书关系的认识无疑是透彻,我极为崇拜。我现在还年轻,确实认为不读书就了解不了人生,看到这句话以后才恍然大悟,我错了,因为读书与生活是统一的。没有生活感悟如何读得懂书,那几个字谁都读得懂,可是文字背后的那份感悟,你有共鸣权不?读懂了书,生活便有了诗意和远方,美好的生活既在书中,又在书外。
2.非莫非于饰非,过莫过于文过。
——五代·贯休《续姚梁公座右铭》
在父母眼中,不一定要求每个孩子都老实,但绝不能容忍孩子不诚实。做错了事情我们就不能掩饰,要敢于承认错误,然后接受父母耳提命面的教导,这才算个懂事的孩子。长大以后,不掩饰自己的过错和不对,是成熟的标志,祇有像三岁顽童才会掩饰。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自尊心和自我实现欲望也在增长,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做些逾矩的事情,好在事后我们都能知错,但承认与否和改正与否却因人而异,懂得怎样正确维护自尊的是会第一时间承认错误的人。
2.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
——唐·吴兢《贞观政要》
我们骨子里生长的是自我主义,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有能够做到抑制自己的欲望去顺从别人的(当然,我们并没有义务顺从别人),而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上的却不计其数。看客就属于后者。前久看到一个故事:有人看到一学生戴着个名贵项链,就说她肯定被人包养(那项链是女孩外婆去世后留给她的遗物)。且不说她穿戴什么与他有关不,这种不尊重他人只找娱乐的做法就不厚道了,而且还深深的伤害了那个女孩,我为此感到心寒。
人在本能和欲望的驱使下行动,这是不容置喙的。但我们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是否应该想一下“己所欲”否?又是否应该设身处地地考虑一下他人的感受?我想是应该且是必须的,否则,最好别做这件事。
3.这个世界上一切美丽的事物并无两样,被世人分享才是造物主赋予她的使命,既似遥不可及,又能轻易染指。
——郑执《生吞》
正如“我们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世界上美的事物实在太多太多,而让我们发现的却少之又少,以至于让我们不断的去发现更多美的事物。
4.人们要为年轻时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付出饱尝幻灭之苦的惨痛代价。
——《人性的枷锁》
幻想有多强大,痛苦就有多深,那些不切实际的美好憧憬最终都只是黄粱美梦。生活太过现实,所以我们才需要心灵上的驰骋,然而我们并不能太过沉迷于远方,因为它遥不可及,你的现在与未来是相爱相杀的。
5.人的性格天生,但知识和技能,却是靠后天学习和训练得来的。 而人的年龄,和他吸收知识的能力成反比例,就是说:年纪小,吸收能力大;年纪大,吸收能力小。所以,人不努力枉少年,少年时期所学到的,吸收到的能力,可能终生受用。
——倪匡《少年卫斯理『鬼竹』》
6.人生有三重境界,被概括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人,赤条条的来到世界上,犹如一张白纸,在上面画山是山,画水是水;人生之初,就好像饭卡,充多少钱就显示多少余额。
光阴荏苒,春秋交替;寒来暑往,冬夏相易。这时候的人,虽不是沧海桑田,但也是饱经风霜,看的多了,便看透得更多,看透了,失望也就更多了。
这时的人们“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时常是感慨多多、怨言多多!
有些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所以一直被烦恼所困,被忧愁所扰;
有些人,始终以阳光的心态微笑生活,懂得和善于将一切的不如意看淡、看轻、删除,他自然就把自己提升到了人生的第三境界!
能达到第三境界的人,“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不管他耳闻目睹了多少烦心事,遭遇了多少人生的坎坷挫折,都能面对现实,正视生活,以“花开花落都随意,云卷云舒我自歌”的平常心,过自己快乐的生活。
7.少年们啊,无论你们今后度过多少岁月,请不要介意自己的容貌,不要吸食香烟,若非节日也别喝酒。长大后,请多加爱惜那性格内向、不爱浓妆的的姑娘。
——太宰治 《人间失格》
这可是对我的忠告噢,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