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过年的习俗

文/深柳读书

我的故乡禹州,位于豫中西部伏牛山脉和豫东平原交界处,属于丘陵地带。

因大禹建立“夏”在此,故为“夏都”,神垕钧瓷名扬海内外,故为“钓都”、禹州也是中药集散地,“药不经禹州不香”故为“药都”。所以禹州也称为“三都”。

文化源远流长、民风淳朴,春节过年的习俗很多,除了北方人除夕夜吃饺子辞旧迎新和除夕夜熬福外,我所记得小时侯的一些风俗:

一、大门上的福不能倒着贴,而水缸、水桶和粮仓上福字要倒贴,喻意是倒水和粮食的时候,不会把“福”气给倒走。现在好像有一些人不太明白,就把门上的“福”倒贴。

那些年,村里边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家的对联都是老爸亲自书写的。放寒假,从腊月十五以后,老爸就会买许多的红纸,把他的大书桌抬到院子里,开始折纸裁剪对联,一张大红纸可以裁两幅对联,我最爱干的事就是拿一只根长长的线压进叠好的红纸折痕内,老爸压着一头线,我右手拉线,左手跟着拉线在折纸上移动,用线裁出来的纸边缘整齐光滑。

七言对联的折叠,留一个字空间,错折折两下,九言对联的折叠,可以留一个字空间,余下再对折两下。

二、大年三十洗”年残”。就是大家忙完年货,准备好年夜饭,一定要冲个澡。寓意着把过去所有的不好都给冲洗掉,干干净净、健健康康的迎接新年!

三、大年初一的讲究最多。大年初一不能洗衣服,过去家庭主妇都是去河里洗衣服,辛苦劳作一年了,在新年的第一天,一定要给自己放个假。现在是给洗衣机也放个假,让洗衣机也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新年伊始。

大年初一不能扫地,不然会把家里的福气给扫走。大年初一不能叫孩子们名字起床,有被“催”的嫌疑,不吉利。

记得小时候,每一个除夕夜都会熬夜熬福,等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家家户户都燃放鞭炮,鞭炮声和着春节联欢晚会新年的钟声一起响起,整个村子都弥漫着硫磺的味道,我会跑到房顶上看那电光雷火,到很晚才睡觉。

大年初一早上,妈妈从来不喊过我们起床,常常是被五更时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从睡梦中唤醒。

四、从腊月初八进入年开始到正月十五,这是过年的时期,在这一段时间内,家人们都很小心,不能摔盘子打碗,不然的话不吉利。还不能吵孩子,让孩子们快快乐乐的过年!

其实这一点也就是说大家过年嘞,要和和睦睦,不能够有争吵,让人们控制情绪,家和万事兴!

有好吃的,有好喝的,还不被父母吵,家庭一片祥和,这便是孩子们小时候最爱过年的原因。

五、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九姑娘不能回娘家。嫁出去的姑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一心一意的和夫家过好自己的日子,要把夫家当做自己的家,不能光想着回娘家,不然的话,会不利于家庭团结。

也不是不让姑娘回娘家,初二到正月十八都是回娘家的日子。

记得有一年,正月十八刚好有时间,我就又赶回家一次,想看看爸妈,然后就要开学上课了。为了不让爸妈担心,我直到县城时,才告诉爸妈我要回家,后来妈妈非常歉疚地告诉我,正月十九出嫁的姑娘不能回娘家,我只得在县城往了一天,又返回郑州了!

我满怀热情,归心似箭的赶回家,然而离家近在咫尺,却不能进家,心里真的是很难受。但是我不怪妈妈,因为妈妈对我的思念远远超过我对她的惦念。

因为那些民俗的说法,真的不是我们随便能够挑战的。比如:“陆月陆,油滋滋,不炸油馍死小妮!”、“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正月十九)燕九多一口……

这些嘴八褂子的说法,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已剔除糟粕。新时代,新文明,新风尚,男孩女孩都一样,现在出嫁的姑娘,娘家,婆家都是家。

您的家乡都有哪些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呢?欢迎留言,让我们一起回忆那些童年开心的时刻!

小年祭灶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乡过年的习俗)